本报记者 吴云
“咪嗦啦咪嗦,啦嗦咪哚来,愉快的歌声满天飞……”3月27日下午,阵阵欢快的歌声从徐州市鼓楼区环城街道日间照料中心传来,一群老人一边做着理疗,一边拍手唱歌,享受着惬意的春光。
(资料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鼓楼区60岁以上老年人8.34万,且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日益明显。
如何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如何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发挥市场作用破解养老难题?日前,记者走访鼓楼区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探寻鼓楼深化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大养老”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凯旋门物业用房,变身老人活动场所。
“条”的协作:
“1+N”网络布局
每天下午睡完午觉,家住凯旋门一期的梁棣华都会步行3分钟,来到小区物业办公室二楼跟邻居一起打牌,路过一楼乒乓球室时,里面不时传来“好球”的呼声。
这片大约300平方米的物业用房,今年开始变成了小区老年人的活动场所,挂上了“凯旋门小区物业为老服务站”的牌子,标号为鼓楼·物业+养老001,是鼓楼区首个提供养老服务的物业公司,成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有效补充。
“我们和社区想尽办法整合场地资源,改建了为老服务站。小区老人可以过来健身、打牌、娱乐。”物业主管朱清告诉记者,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定期看望空巢老人,节日组织老人一起活动,定期提供磨刀、刷地垫等贴心服务,非常受业主欢迎。
环城街道日间照料中心,老人在艾灸。
充分发挥物业公司常驻社区、贴近居民、响应快速等优势,鼓楼区今年在全区8个街道选取40个小区开展试点,推广“物业+养老服务”,支持小区物业因地制宜多点布局小型养老服务点。
规划较大的日间照料中心能够满足老人更多需求。走进祥和小区内约700平方米的环城街道日间照料中心,76岁的李景兰正在做气血循环,88岁的常学晶在阅览室练习书法,艾灸室里也坐满了理疗的居民,怡然自得地享受着家门口的养老服务。
“日间照料中心还提供免费短托服务,前段时间李景兰老人刚做完手术需要看护,有一次子女需要外出半日,就把她托付到这里,我们提供照顾和午饭。除了日常服务,节假日还会组织老人周边一日游。”苏电社区党委书记李倩介绍,辖区常住人员1万余人,60岁以上老人约占32%,对日间照料中心有很强的依赖性。
目前,鼓楼区已建成以街道日间照料中心为核心、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节点的 “1+N”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布局,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块”的融合:
多元参与兜底帮扶
3月27日下午,鼓楼区老营盘小区,在患病卧床的八旬老人王其英家里,青鸟养老服务公司的护理员为其测量血压、血糖,然后洗头、清理压疮、按摩,顿时让她舒爽了很多。
王其英使用的是专业护理床,铺着医用床垫,床边有围栏,床头安装了一键呼叫器,能同时直接连线其子女和青鸟养老服务公司。卧室里还配备了助浴椅、坐便椅。这是去年10月适老化改造时,政府为她 “量身定做”的一套用品。
“老太太以前掉床,我一个人照顾她可费劲了,寸步不离。现在政府给配齐了适老化用品,护理员上门每个月服务4次,给我们减轻了很大负担。”女儿刘莲红感激地说。
近年来,鼓楼区投入专项资金200余万元为困难老人家庭进行“一户一案”适老化改造,210户家庭安装了居家养老床位,912户家庭配备了人体感应器、智能灯、燃气报警器等设备器材50项6000余件,有效解决了高龄、病弱老人出行难、如厕难、洗澡难等问题。
按照“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鼓楼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现“延伸式”专业辐射,目前全区43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42200余名老人提供居家医疗和护理服务,实现“兜底”帮扶。
“志愿式”服务更为老人送去了亲人般的关爱。在黄楼街道大坝头社区,“橄榄枝”志愿服务队已经活跃了十几年,上门为空巢老人梳头理发,给行动不便老人送药送菜,饺子月饼粽子等节日食品一样不落。3月5日社区开展的义诊中,志愿者将高龄老人一个个搀扶到现场,检查完又将他们送回家中。
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三社联动”,鼓楼区发动志愿服务团队与困难老人“一对一”结对帮扶,实行积分兑换激励回馈机制,激发他们持续参与动力,今年以来开展志愿服务2万余次,惠及3.2万老人。
“质”的提升:
满足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调查表明,虽然如今多数老人倾向于居家养老,但对高龄老人来说,养老院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段明芬154/64,裴行顺163/80,张艳荣98/68……”3月28日,鼓楼区琵琶养老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仔细地记录下每位入住老人的血压、血糖监测结果,并用不同的颜色做出标记。这家实行医养结合的养老中心,2021年入选江苏省第一批五级养老机构,24小时都有医护人员值守。
佳和养老中心,崔德华夫妻俩在读报。
与此同时,中山北路“准五级”佳和养老中心6楼,84岁的崔德华老人和老伴正在一起读报,他们入住这里一年多了。
“两个儿子在外地,一个女儿还没退休,老伴身体不好以前都是我照顾,又得操持家务。现在住进养老中心,一日三顿饭都吃现成的,而且适合老年人胃口,平时还能跟大家一起做做操、唱唱歌,天天都很开心。”最让崔老太太感动的是,夜间医护人员来查房,动作轻得她都感觉不到。
最受欢迎的是向全市老人开放的佳和营养膳食中心和佳和老年学院,老人在这里吃得好、学得好。记者调查发现,口碑较好的养老机构已经“一床难求”,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仍然势不可挡。
佳和学院,老人模特队在训练。
着眼于“多层次、多样性、个性化、品质化”的高质量养老服务,鼓楼区逐步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家庭尽责的“大养老”机制,积极布局、提前谋划,一系列“大动作”紧锣密鼓展开:
拿出4块社会福利用地共34.9万平方米,先后建设区级福利中心、佳和老龄康养产业园、九如城鼓楼综合体、辛山养老综合体;
整合闲置资产用房1.89万平方米,打造高端养老机构;
投入58.28万元,对5个养老机构进行提档升级、消防改造;
建成8个城市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2个社区标准化养老服务站点,东南西北中5个老年中心厨房……
“下一步,我们还将探索建立‘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完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立老年中央厨房智能化结算系统、充实智慧社区平台养老服务模块数据,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促进养老服务范围增大、服务增效、精准多元,让养老服务更加优质有效,老年人获得感更强!”鼓楼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敏表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