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思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60多种甘薯、18种鸡蛋,红彤彤的飞天苹果、黄灿灿的阜新小米……3000多种农产品让人大开眼界。11月27日,为期3天的2022徐州·淮海经济区品牌农产品展销会暨园林园艺展在徐州国际展览中心落下帷幕。本届展会聚焦“共享产业振兴成果、共赢现代农业未来”,锚定“农业强”的目标,展示“产业新”的成果,360余家参展企业远道而来,“乡约”徐州,共同办出了一届特色浓郁、合作共赢的展销盛会。
携手办展会
多方共赢成亮点
举办2022徐州·淮海经济区品牌农产品展销会暨园林园艺展是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本届展会的展区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北、宿州、商丘、菏泽、济宁、枣庄、临沂等淮海经济区10个核心城市展区,1个对口协作城市宝鸡展区,以及辽宁阜新展区,共有198个标准展位和1个品鉴推介专区。展会期间,举办11场各具地域特色的品牌推介会,推动更多地域特色农产品汇聚徐州、走向全国。
“这次听到宝鸡扶风木林森种植专业合作社一个苹果卖40多元,跟宝鸡的同行交流以后,我认识到农产品销售初级卖产品,高级卖的是品牌和文化!”沛县彭源家庭农场负责人张凤华在参与了木林森种植专业合作社品牌推荐会后感慨地说,“他们有飞天苹果,我们有航天牛蒡,下一步我要讲好航天牛蒡育种故事,做强牛蒡育种产业。”
“如何找准农产品的定位和发力方向?关键是要看得多才能有借鉴。农展会上各家企业的产品众多,有时候他们的产品让我眼前一亮,一下子找到一个突破方向。”这届展会上,阜新市的一款黑豆茶让徐州两汉农业总经理郑维善有所启发,“纯卖黑豆是一个价,而卖黑豆茶则价格能够翻倍。只是把黑豆简单地炒制一下就可以,符合现在中年人想拥有一头黑发的需求……”
“宝鸡市麟游县的农产品品质良好,受限于销售渠道缺失,无法实现更大突破。这次展会上有几款农产品吸引了我的注意。”展会期间,徐州电商达人杨绍金告诉记者,下一步,他将把这几款产品引入他的电商平台进行销售。
农展会期间,各参展商之间互动交流频繁,加微信、换名片,谈心得体会,谈未来合作方向,谈共闯大市场,多方共赢成了本次展会的高频词。
品牌助展销
协同发展增活力
展会首日,各展销区人头攒动,在农展会品鉴区邳州炒货展位,负责人石经理一边给顾客打包,一边笑着搭话:“这次带来了黑南瓜子等3种主打产品,很多顾客试吃后觉得好吃就直接下单了,这种现尝现卖的方式给我们增加了不少人气。一位顾客买了七八百元的东西,两台炒货机从早晨7点多工作一直没停过,就这还炒不过来呢!”在和石经理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半天时间,展位的销售额已经突破了4000元。
“顾客的热情超过了预期,很多大叔大婶也前来观展,他们每人手里已经拎着不少商品,走到我们展位前品尝后又果断购买。”泗阳洪泽湖小芦鸭展位旁,围了一大群顾客。负责人沈洪流告诉记者,他们是当地一家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营企业,从事种鸭养殖、肉鸭屠宰、熟食加工全产业链,展会期间产品平均每天能卖2000多份,总计销售近6000只鸭子,多次连夜补货,销售金额达到20多万元。还有一些采购平台、电商主播等表示愿意长期购买和带货。
展会期间汇聚了宿有千香、连天下、济宁有飨、商丘农优、淮优等一批区域公用品牌以及菏泽黄梨、阜新小米、砀山酥梨、峄城石榴等3000多个品牌的农产品,组委会还现场发布了“农香徐来”徐州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助力徐州农产品走向千家万户。徐州市农业农村局专门推出惠民促消费活动,市民来现场逛展会购物消费满40元立减20元、满60元立减30元、满100元立减50元,活动一经推出,即受热捧。市农业农村局还积极协调农展会平台积聚的企业资源与产业资源深入洽谈,让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资源要素通过会展平台充分涌流。
品牌的信誉激发了更大的消费潜力,与以往展会不同,临近展会结束时,仍有大批市民陆续进场“扫货”,展现了徐州市庞大的消费潜力。
“此次展销活动有效提升了阜新农产品企业在淮海经济区的品牌形象,为阜新企业搭建了产销对接平台,同时也是传播品牌的窗口,对提高企业知名度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阜新市农业农村局市场科科长李念思告诉记者,11月25日至27日,阜新市农业农村局组织15家特色优质农产品企业携80余种展品参加了展会,阜新展团利用1个特装展位、8个标准展位,向参会人员展示黏玉米、花生、小米、地瓜等特色农产品,休闲食品、功能食品、预制品,油、酒、茶、醋、饮料和驴肉等。3天时间,阜新市展区价值26万元的农产品售罄,阜新企业对接各平台、企业意向签约额达600万元。
展会的成功举办让诸多专家大咖纷纷点赞。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蔡恒给予高度评价:“徐州以‘农’为媒举办这次展会,云集6省12市知名农企和品牌,势必能够增强淮海经济区核心城市在‘三农’领域的互联互通,深度合作,进一步激活区域性农业大市集群的独特优势和潜力。”淮北市副市长陈英表示:“展会加强了各兄弟城市农业产业各领域的联合合作,标志着淮海经济区农业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
编辑:崔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