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胜杰
(相关资料图)
“这黄皮牛蒡做出来的副食尝起来还真不一样,少了很多苦涩的口感,是咋种出来的?”11月26日上午,在2022徐州·淮海经济区品牌农产品展销会暨园林园艺展(以下简称“农展会”)第30号展位上,市民孙女士拿起一根黄皮牛蒡细细端详,她十分好奇,这个品种的牛蒡她从未品尝过。
60多岁的牛蒡专家胡传银摩挲着展位上的黄皮牛蒡,耐心地向观展者讲述着属于他的“故事”,“这是沛县独有的黄皮牛蒡新林1号,在这里,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沛县黄皮牛蒡已实现四季播种,百亩牛蒡种植示范基地在阳光照耀下欣欣向荣。”据胡传银介绍,沛县黄皮牛蒡肉质根外观呈长圆锥形,顺直、均匀,根长70厘米至100厘米,直径2.5厘米左右,单根重400克左右;根表皮金黄色,色泽均匀,根毛稀少;肉质灰白,不易空心,气味清香。煮食口感软糯、清香、味甘;腌制品鲜嫩、清脆、爽口。
“我每天都会到田间地头巡视观察,看着牛蒡品种提纯复壮工作,我心里明白,那地里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恰似印证着数十年来沛县牛蒡产业发展的稳健步伐。”胡传银骄傲地说。
完善产业链
牛蒡产品年产值突破20亿元
牛蒡,因营养价值丰富、根叶都可食用,被人们赞为“东洋参”。沛县作为“牛蒡之乡”,其种植历史可追溯到汉代。近年来,沛县聚焦推进牛蒡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其上下游产业链,各类牛蒡产品年产值突破20亿元,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日韩等国。去年,沛县黄皮牛蒡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获批,保护区位于敬安镇、河口镇和栖山镇共15个行政村,区域面积2000公顷,牛蒡年产量6万吨。
过去,沛县牛蒡多为零星种植,主要品种有地黄、白肌大长、白肌早生、柳川理想等。“这些引进品种在本地种植后,由于适应性差,食用部分不能保持原有色泽,香味及营养成分也达不到品质要求。”胡传银介绍,20世纪90年代,沛县开始产业化种植牛蒡,继而探索牛蒡品种改良。
1999年,徐州天马敬安食品有限公司等以沛县野生黄皮牛蒡为母本、柳川理想牛蒡为父本,经杂交选育而成优势品种,沛县黄皮牛蒡由此诞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养一方物。每100克沛县黄皮牛蒡膳食纤维含量大于5克、蛋白质大于2.5克、3-胡萝卜素大于10微克……成为沛县本地人十分推崇的家常时蔬。
记者了解到,牛蒡多种植于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十层深厚、土质疏松,且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性好的壤土或沙壤土。沙质壤土不难寻,为何只有沛县黄皮牛蒡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呢?
徐州工程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刘恩岐认为,这缘于沛县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种植栽培方式,“沛县地处黄泛冲积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沙质透气,产区位于沛县西南部,土壤为黄潮土,地下水较丰富,光热资源充足,适合根茎类蔬菜生产。”
凝聚合力
助力牛蒡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近年来,沛县围绕以徐州天马敬安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多家企业,全力建设集牛蒡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和贮藏为一体的省级标准化示范先进单位。
沛县黄皮牛蒡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获批后,当地政府快马加鞭,成立农业指导站,与南京农业大学、徐州工程学院、徐州蔬菜研究所等单位合作,进一步改良牛蒡种植技术,制定沛县黄皮牛蒡徐州地方标准,出台绿色操作规程;与谱尼集团、绿城农科等公司合作建立质量品控机制,常态化接受权威机构检测。
沛县黄皮牛蒡徐州地方标准,涉及术语定义、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范围、栽培管理、质量要求以及产品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及贮存规范,还特别增加菊糖检测方法,这在国内属于首创。
“从种植、采收到加工,沛县黄皮牛蒡实现全过程绿色生产,精耕细作,确保了产品品质。”胡传银介绍,通过技术攻关,沛县黄皮牛蒡种子发芽率不低于90%,有效破解了冬季种植难题。种子播种前进行特殊处理,用麸皮包衣膜,双层双色薄膜覆盖,同时在十垄上用竹篾撑起4厘米—5厘米的空隙,预防幼苗长出后叶片碰到薄膜造成损失。“冬播牛蒡可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采收上市,时间上晚于秋播牛蒡且早于春播牛蒡,填补了以往的上市空白期。”
围绕沛县黄皮牛蒡徐州地方标准制定,相关单位与徐州工程学院开展校地合作,实施食品监测。“在进行黄皮牛蒡表皮全基因组测序后,我们初步判断其与国内目前已知品种皆有不同,拥有较高的菊糖含量和营养功效,能有效增加人体肠道益生菌群。”刘恩岐说。
在今年的农展会上,沛县黄皮牛蒡吸引众多客商驻足。胡传银作为参会企业代表进行推介时表示,特色农业要做大做强,关键在于打造品牌,“要围绕地标产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经营,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品牌,以高品质产品助力沛县牛蒡产业蓬勃发展。”
在胡传银带领下,敬安镇1000多户牛蒡种植农民成立了合作社,由原来的纯线下农户模式转变为线上线下“合作社+示范户+农户”模式,提高种植规模。目前,敬安镇每天可供应牛蒡达10吨以上,成为当地最大的牛蒡批发市场。眼见着效益稳步提升,种植户们信心满满。
为开拓牛蒡销售渠道,近年来沛县深度挖掘牛蒡“特菜之乡”资源,拉长特色产业链条,引领乡村振兴,打造具有历史文化渊源的区域公共品牌。河口镇是中国航天牛蒡之乡、特色牛蒡小镇、一村一品示范镇。已建立两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和1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成功研发牛蒡茶、牛蒡酱、牛蒡菜、牛蒡酥、牛蒡饮料等20个系列品种,推广沛县牛蒡冷面,凉拌牛蒡丝,牛蒡酥、菜、面条、拔丝等大众化食品。
“接下来,我们将整合资源、引进资金、加快牛蒡产业发展;组织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六统一’,有效降低市场风险,带动牛蒡产业向种植布局规模化、组织形式合作化、生产方式产业化方向转变;积极培育适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克服种子技术瓶颈,科学化规模化种植,同时招引外地企业形成产业集聚,做大牛蒡产业蛋糕,在沛县产区内进一步投资改造,集中打造牛蒡特色小镇核心区,与市县旅游部门合作开通观光旅游线路,通过‘互联网+’线上交易,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拓宽销路,实现线上与线下齐头并进、融合发展,增加了产品效益,使沛县黄皮牛蒡产业健康更好更快地发展。”胡传银展望着未来。
编辑:崔东宁
标签: 国家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