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云
5月9日,徐州文庙街区项目景观、绿化工程和幕墙工程发布招标公告,再次勾起市民对中心商圈的期待。对标借鉴上海新天地与成都太古里的徐州文庙街区,预计今年10月开业,配合餐饮+娱乐+夜经济等业态的植入,将呈现一个24小时复合多元商业社交空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红红火火的中心商圈到充满创新创造活力的高新产业集聚地,从产城融合的都市工业基地到共建共治共享的智慧社区,鼓楼区扛起主城担当,加快推进淮海经济区高端商贸商务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标杆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社会治理创新先行区“四区”同建,在创新中谋发展、谋未来,争创全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典型样板。
高端商贸商务核心 双向发力,领跑淮海经济区
4月26日零时,7-Eleven在彭城壹号如期开业,消费者深夜排成长龙,当天销售收入便达到28万元以上,创下了近三年来其在江苏省内单日销售额最高记录。“五一”假期期间数据更是亮眼,客流量突破5万人次。
一花独放不是春。据统计,市商务系统重点监测的中心商圈金鹰国际、苏宁广场、金地商都等6家企业,“五一”期间共实现销售额14224.4万元,同比增长46.9%,较2019年增长28.9%;累计客流量超15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200%,较2019年增长超130%。“吸引了整个淮海经济区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大量客流,外地客流占比约30%。”鼓楼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优化后的首个“五一”假期,中心商圈再掀消费热潮,“首店经济”是“提速器”“催化剂”。坐拥江苏省内仅次于南京新街口的第二大城市核心商圈,中心商圈鼓楼板块拥有450多家品牌首店,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体验,让徐州与时尚接轨。
数据最有说服力:2022年,中心商圈年营业额实现61亿元、客流量超5800万人次,成功获批省级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示范区,彭城商业步行街获批首批省级示范步行街,苏宁广场成为纳税超亿元楼宇。
牢牢锁定“高端商贸商务核心区”这张城区新名片,鼓楼区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双向发力”、“新业态+新模式”齐头并进。今年一季度,鼓楼区服务业活跃度显著提升。新增规上服务业6家,居主城区第一;1—2月份,92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收8.8亿元,增速23.7%,高于全市增速13个百分点,入库税收411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39%;好得家物资商城成为全区第九家市服务业集聚区,一季度9家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153.25亿元;14栋楼宇实现销售收入51.59亿元,税收1.36亿元。
“商业街+”“地铁经济黄金网”“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鼓楼不断发展城区经济新业态,为商业载体注入全新的“血液”与活力,一步步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落在实处。
“我们将继续推动中心商圈‘东进北扩’,提档升级鼓楼广场、君盛广场、创意68,形成东至徐州火车站,北达庆云桥、故黄河沿岸的‘大中心商圈’。”鼓楼区委书记罗德清表示,将抢抓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大机遇,不断提升城市商业的高端化、国际化水平,打造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业态最全、环境最优、活力最强的高端商贸商务核心区。
高新技术产业标杆 创新引领,完善新兴产业链
“开门上车,继续着原本在居室内的生活和工作日常,车辆会自动驶达目的地”——常常出现于科幻题材影视作品中的场景,如今已开始变成现实。最近,小马智行取得了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首批“无人化车外远程阶段”示范应用许可。
对徐州人来说,自动驾驶也是指日可待了。在鼓楼高新区云创科技园,小马智行的子公司——江苏黑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支持测试的自动驾驶公里数已经超过2000万公里。
“‘虚拟司机’是我们的技术核心,自动驾驶属于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目标是为全球提供最先进、最安全、最可靠的自动驾驶技术,以期实现未来交通方式的彻底变革。”该公司副总经理李林涛介绍,2019年入驻园区以来,他们致力于打造自动驾驶大数据的处理、加工及综合利用的产业生态链,成为华东华中地区自动驾驶数据标注中心及数据标注交易中心。
以物联网、5G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核心,开发应急智慧消防监测平台,3秒就能检测到烟雾并报警;采用先进的热成像测试仪,配合声呐、渗漏巡检仪等高技术装备检测,精准找到漏水点……鼓励和引导企业向科技创新应用的最尖端进发,成为云创科技园发展的底气和锐度。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打造高新技术产业标杆区,鼓楼区的方向也在不断明晰:突出特色、细分领域、错位发展,充分利用搬迁后的企业旧厂房及腾退土地,打造11.4平方公里的高新区,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构建专精特新的“产业共同体”。
2022年,鼓楼区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77家,同比增长20%,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6家,同比增长100%,高企申报通过率居主城区首位。新增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创新活力明显增强。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鼓楼新实践,对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标杆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鼓楼找准赛道、调整优化产业经济结构,围绕市“343”创新产业集群,全力发展都市工业,着力增强创新竞争力。易美新创、圣湘生物等一批品牌影响大、带动作用好的项目成功签约,国内首支百亿规模S基金顺利落户。
翻开鼓楼区的2023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都市型工业及数字经济”排在首位,今年计划实施的80个项目中有17项属于此类,“机器人”“新能源”“物联网”成为关键词,完善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链。
以项目促进产业转型的目标也更加明确:全力拼抢“央字号”“龙头型”“旗舰型”企业,全力拼抢“高精尖”人才,坚持都市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不断增强 “筑巢引凤”的强劲磁力。
加快塑造主导产业鲜明、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拉动的产业生态圈及项目承载地,鼓楼奋力打造科技创新“强引擎”,抢占数字经济“新风口”,沿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的方向,奋力跑出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的“加速度”。
产城融合发展示范 和谐共处,生产生态生活相统一
黄色的琉璃瓦在初夏的阳光下熠熠发光,大红色的外漆换成了古朴的栗色,与蓝天白云一起倒映在碧绿的故黄河中,美哉壮哉。日前,故黄河畔的黄楼修缮已近尾声。这是黄楼重建后的第一次大修,修复中采用古法传统工艺,尽展古典建筑之美。接下来,整个黄楼公园还将启动二期改造,全面提升公园品质与景观效果。
2.5公里之外的鼓楼创芯谷,台资企业禾洛半导体公司生产负责人郑春科结束一天忙碌的工作,和同事一起到距离3公里远的中心商圈逛逛吃吃,然后再到故黄河边吹吹风、散散步。在郑春科看来:“作为坐落在市井之中的都市型工业,创芯谷周边便是居民楼和商场,让我们移步就能享受到都市生活,幸福指数有了明显提升。”
产业为城市提供动力,城市为产业反哺活力。产城融合,逐渐成为很多地方产业和城镇发展的主导型规划。只有产城互促,身居其中的人才能感受到宜居宜业。
围绕建设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鼓楼区今年在产业转型发展上下硬功,在特色园区打造上见真章,在城市更新改造上再提速,在民生服务保障上求实效,在文脉挖掘开发上更深入。
积极推进城市更新改造:以年度投资116亿元的72项城建重点工程为牵引,做好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白云立交扩容、万科公交首末站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剩余28处易淹易涝积水点治理,提升城市功能。全面做好民生服务保障,做好9大类60项民生实事。其中,响山路白云山立交扩容预计明年上半年具备通车条件。工程全部完成后,交通量扩容3倍,交通“梗塞”问题将彻底得到解决。
大力挖掘历史文脉资源:融合运河文化、两汉文化、战争文化,着力打造龟山景区、楚汉遗址文化旅游区等2个5A级景区。深度挖掘位于市中心的五省通衢牌坊、黄楼、文庙等古迹,让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城市功能品质建设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产城互促打开城市发展空间,鼓楼正在加快6个新启动棚改征收项目进度,精心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整治。2022年共改造16个老旧小区,惠及居民5847户,在主城区中改造体量最大、投入资金最多、惠及百姓最广,坚持改造全过程民主协商。2023年度21个老旧小区改造上个月已经进场,改造内容包括雨污管网改造、新建停车位、照明及监控工程等项目,让“旧”小区呈现“新”面貌。
推动生产生态生活相统一,加快形成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机融合、持续向上发展的格局,着力增强综合承载力,“以产兴城、以城聚产”的发展方式,在鼓楼区呈现出人与自然、城市与产业和谐共处的生动画面。
社会治理创新先行 “智治”支撑,共建共治共享
前不久,“智慧鼓楼”平台网格信息员接到米兰社区居民线上投诉,反映小区附近一广场舞团队跳舞产生噪音影响周边居民休息。
“接到投诉后,我们第一时间将消息上传到社区信息平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分类分流到各职能部门,推动问题快速办理解决。”米兰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于国英迅速联合鼓楼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派出所、办事处及物业,经综合研判、协商,社区为广场舞蹈团队找到了可以跳舞的场所。“网上居委会”的办事效率获得居民点赞。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鼓楼新实践,加快建设社会治理创新先行区势在必行。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着眼健全制度、提升效能,对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鼓楼区不断探索社会治理创新,2016年开始打造的“智慧鼓楼”,于2019年3月被民政部确认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2021年12月结项评估,如今已经进入3.0新发展阶段,着力破解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社区治理、居民自治、共享服务等基层治理难题,打造社区云治理和云服务体系,初步实现了智慧社区服务从定性向定量、从粗放向精细、从被动向主动、从突击向长效、从事后向事前、从处置到预警的六步转变。
位于云创科技园的鼓楼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是鼓楼区社会治理的“最强大脑”。这里依托“智慧鼓楼”综合指挥平台、可视化监管平台和云视讯会商平台,做到了区、街、社、网四级联动。截至目前,全区8个街道近17万户居民注册为“智慧鼓楼”平台用户,覆盖率达95%。该平台“居民办事”板块对民政、人社、公安、城管、卫健、残联等19个部门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400多项便民服务事项进入平台公示,139项政务服务实现不见面审批,推动社区人员腾出双手、迈开双腿下沉社区抓治理。
聚焦创建全过程人民民主示范区,“智慧鼓楼3.0”自去年以来又开启了新一轮创新探索。
“瓦房南路下水道堵塞,影响居民出行和正常生活。”5月4日,鼓楼区人大代表徐莉通过“代表码上办”小程序接到丰财街道居民反映后,及时交办到瓦房社区。瓦房社区党委书记王卫斌立即召开社区议事会确定方案,联系专业清污人员对瓦房南路近500米的下水道全面疏通,并修复了盖板及路面。据统计,丰财街道5月初推出“代表码上办”小程序,截至5月15日,“代表码上办”微信小程序共收集问题117个,已处理114个,包含化粪池清淤、增设路灯、道路修复等民生问题。
在“拧紧人民民主全链条”上下功夫,“智慧鼓楼3.0”致力打造代表民选、众事民商、民事民定、事务民管、成效民评“五民”基层民主品牌,现已逐步形成以社区为核心,统筹社会组织、业主组织、各类服务机构等的“1+N”一核多元社区组织体系。
站在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上,必须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化解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社会问题,才能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能力。鼓楼区聚焦居民需求,突出“智治”支撑,推进制度和技术双轮驱动,打造智慧鼓楼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实现城市运行“高赋能、全覆盖、强监管”。
“作为主城区、老工业区、老城区,鼓楼人不自馁、不懈怠,加油干、努力拼,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线,保持‘四区’同建战略定力,锚定都市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主攻方向,着力推进内外兼修,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倾力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鼓楼新实践。”罗德清表示。
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
■记者手记
吴云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清早喝一碗奕宏饺子楼的辣汤,听一曲故黄河畔的“拉魂腔”,味蕾被唤醒,心弦已撩动,鼓楼人一天的生活就这样开启了。
行走在徐州城北,能看到鼓楼区凤凰涅槃的典型缩影。曾经,这里是徐州工业集聚地,厂房林立、机械轰鸣;如今,她立于改革潮头,擎起转型之重,在丁万河的碧波里,在探梅园的幽香里,展现着高质量发展的美丽新姿。
近年来,鼓楼区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创示范、建载体,推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全面开启: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成效显著,成功列入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重点工程,荣获全省推进高质量发展争先进位单项奖;走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鼓楼路径”,“智慧鼓楼3.0”聚焦居民需求,着力破解社区治理、居民自治、共享服务等基层治理难题;商贸旅游发展与历史文脉建设相得益彰,生态文明建设和片区发展规划有机融合,在徐州北部绘就山水相依、人景交融、产城融合的新风景。
城区向北,越变越美。开足马力的鼓楼区,正成为全市面貌变化最快的地区。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鼓楼人“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高品质生活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一个宜居宜业、近悦远来的中心城市高品质主城区正在崛起。
本版图片 本报记者 周杰 摄
部分图片由鼓楼区委宣传部提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