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云 蔡洁
在“互联网+生态”领域,徐州一直走在前列。
从全流程“智慧监管”的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到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平台,再到“以智管废”智慧管理平台,徐州不断完善智慧环境监管平台建设,以数字赋能环境监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打通精准治污、科学治污的“最后一米”。
(资料图片)
精准技防 唤回蓝天
2月底,随着徐州经开区某公司完成电焊烟气深度治理,附近区域的PM2.5浓度终于回归到64微克/立方米左右的正常范围,同比下降了14.9%。
从去年10月开始,徐州市生态环境局经开区分局通过走航溯源发现,部分企业焊烟收集不到位。其中某公司电焊厂房内部的颗粒物浓度达到300-500微克/立方米。针对这一问题,执法人员多次与该公司协商实施电焊烟气深度治理。该公司在前期投入1330万元完成VOCs深度治理、焊烟收集治理的基础上,近期又对26个气刨工位实施进一步改造,厂区周围颗粒物浓度明显下降。
徐州经开区共有4000余家企业,除喷漆工艺外,还有电焊、打磨、抛光等污染工序,通过“技防”精准治理事半功倍。“现在使用数字化手段,能够精确到哪个点位、哪一台设备进行整治。既能环境保护,又无需停产、限产,可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保双赢。”一位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我们充分利用雷达走航车、无人机、自动监控平台等,成立了7个溯源工作组,每天对工地进行无人机飞检;在站点周边278家企业加装994套用电工况系统,全部接入‘金龙湖绿网’。”徐州市生态环境局经开区分局副局长仪明阳介绍,该区实现24小时实时监管监测,成立夜间高值溯源专班,一旦出现高值,便由区攻坚办、生态局、属地镇街带着走航车溯源消除。
去年一次走航溯源排查中,执法人员发现两家医药企业乙醇储罐无组织排放废气,迅速推动两家企业对废气进行加盖收集治理,并新建1套全自动生物喷淋设施。经测算,年可减少罐区VOCs无组织排放约80吨。
精准技防显威力,不信蓝天唤不回。
2022年,徐州经开区全区PM2.5浓度38.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9%;全区降尘量3.5吨/平方公里,绝对值居全市第二位。
今年,徐州经开区将持续深耕“金龙湖绿网”功能,4月底前形成臭氧精准防控的技防优势,打通臭氧和颗粒物精准防控的“最后一米”。
智慧绿岛 粪污变宝
2月26日上午,沛县广源畜禽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吕其建打开手机上的“智能运输APP”,自助下单后很快就有一辆运粪车驶来,将粪污吸入车载罐体内运走,“六万只蛋鸡每天产生好几吨粪便,不及时清理就会污染周边环境。现在我只要在手机APP上下个单子就能日产日清。”
吕其建所说的这个“智能运输APP”,是沛县畜禽粪污集中收集资源化利用项目,也是江苏省农业“绿岛”项目之一。
吕其建的合作社养殖规模并不算大,若单独建设和运维污染处理设施,他承担不了较高的成本,从而导致企业发展遇阻。智能化的农业“绿岛”帮他解决了这一难题。
“建设这个智慧‘绿岛’,就是为了解决农业尤其是养殖业污染的瓶颈,实现生态化发展。项目年处理畜禽粪污量可达18.88万吨,服务沛县境内1500余户分散的非规模化养殖场。”沛县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沛县畜禽粪污集中收集资源化利用项目负责人——徐州国新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继广告诉记者,该项目总投资1.8亿元。为了便于推广,他们自主研发了这套畜禽粪污智能集中收集管控系统,并建立了专业化运输队,形成了完善的收集和转运体系。养殖户在手机APP上通过创建工单、输入预估量和发起任务等步骤完成下单,很快就会有人上门服务。现在每天大约有500户下单,日接收畜禽粪污约450吨。
畜禽粪污转运到厂后,通过厌氧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产生的沼气三分之一用来发电上网,三分之二用来提纯生物天然气并入沛县燃气管网。加上厂区收来的秸秆、厨余垃圾等辅料,每年可产沼气700万方,发电1380万度,足够大约7000户普通家庭用一年。沼液供给周边农民和农场替代化肥或生产液体肥料,生产出绿色有机农产品,形成“畜禽粪污—气—发电+提纯天然气—有机肥—生态种植”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去年6月,该项目通过省生态环境厅和省财政厅组织的“绿岛”奖补资金项目专家审查,拿到了916万元资金补贴。最近,国新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研发“公厕粪污收运处理系统”,让公厕粪污也实现生态闭环处置、利用。
监测预警 护佑碧水
“请故黄河云龙铜山交界工作人员看一下取水口的漂浮桶。”2月24日,位于北京南路的铜山区环境监测站内,工作人员刘瑞爽正在通过铜山区地表水监测监控预警系统的实时监控镜头,检查各个监测点的仪器运行情况。一分钟不到,站房工作人员就出现在了监控镜头里,开始检查河面上的蓝色漂浮桶。
这是2022年正式运行的徐州首个水环境监测平台。它可以通过河面上的水质自动检测设施,实时监测铜山区29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各点位PH值、溶解氧、水温、电导率、浊度、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数据一目了然。
“这种实时‘体检’模式,将水污染事件由‘群众投诉’转变为‘发生—识别与预警—及时处置’,将我们的工作模式由被动转为主动。”铜山区环境监测站站长李平娟介绍,铜山区境内拥有大大小小的河流数千条,包括25个重点污染河道、国省考断面和小沿河饮用水源地等,以往主要依靠群众投诉或人工取样监测水质,从现场取样到带回化验,来回通常需要三四个小时,当天往往不一定能拿到数据。而现在,通过监测监控预警系统,可以随时查看各类数据,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打开地表水监测监控预警系统首页,五种颜色将各点位水质直观地分成了五类。记者采访当天,水质达标率为77%,未达标点位被清晰地标注出来。
“比如顺堤河后八段(沛铜交界),从系统上看它达到了四类水质标准,超标项是高锰酸盐指数。”李平娟指着大屏幕上的数据告诉记者,系统一旦监测到异常,就会自动通过后台给断面长、河长发送预警信息。自2022年7月到12月,系统共发送预警信息1171条。
接到预警信息后,断面长、河长及时采取清理垃圾、封堵排污口、完善管网等措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实现对水环境的可测、可见、可管、可控。“从镜头中可以看出,我们的水质发生了很大变化,监控摄影头经常拍到白鹭等水鸟在水面上流连。”李平娟告诉记者。
现代化的数字科技逐步融入徐州生态环境,守护着徐州的蓝天、碧水、净土。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