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通讯!奋进的春天丨“协同发展”浪潮春日奔腾,徐宿淮三地携手唱响“三城记”!

本报记者 王春莹

淮北、宿州、徐州山水相连、习俗相似、道路相接、商旅相通。自古以来,徐宿淮三地就保持并延续着密切的人际交往、经济贸易、文化往来和社会联系。从今天的地理区位看,三市市区相互距离均不足50公里,协同发展优势明显。随着国家城市群政策不断完善,今天的淮海经济区这片17.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协同发展浪潮在这个春天奔腾而来,汹涌澎湃。


(资料图片)

近日,徐州市党政代表团赴安徽省淮北市、宿州市考察,携手推进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心有所向,三地齐发。徐宿淮从“相邻”到“相融”、从“邻居”变“家人”,一场“三城记”就此上演在这个奋进的春天。

畅通

徐宿淮三地越走越近

交通互联才是城市融合发展的第一步,淮宿之行见证了三地从道路畅通到战略协同的区域一体化发展。

道路变迁缩短了时空距离,使得淮北、宿州与徐州走得越来越近。

来到距离徐州云龙湖景区仅6公里,距离徐州地铁1号线路窝站仅4公里的淮北“飞地”——段园镇,在S101淮徐快速通道北段建设现场,全线沥青铺设完毕,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做着最后的收尾工作。

“S101淮徐快速通道全长9.6公里,投资3.52亿元,路线全程分为两段。南段位于杜集区石台镇境内,长2.6公里,去年3月1日已交付通车;北段位于杜集区段园镇境内,长7公里,预计2023年3月底正式通车。”项目负责人崔浩川介绍。

以交通互联互通为突破口,S101淮徐快速通道顺利贯通后,三市“五横五综”的交通规划将在段园镇形成交集。

“五横五纵”交通规划东连徐州,南接萧县。“五横” 为311国道、 萧徐快速通道、汉马西路、汉西西路、302省道,“五纵”为S101淮徐快速通道、淮海大道、大庄路、迎宾大道、牛眠路。

“过去从徐州到淮北只有一条311国道,现在有这么多条路可以选择,我们进城可太方便了。”段园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朱秋实所说的进城指的是去徐州,随着徐州的辐射带动能力越来越强,更多的淮北人和宿州人愿意到徐州发展。

“在家门口坐上公交车就去徐州了,周末带孩子逛逛云龙湖,和去城区公园一样方便!”2019年11月30日,徐宿快速通道——符离大道建成通车,徐宿城际公交K902路投入运营。一条纵贯南北的符离大道,将徐州和宿州两座兄弟城市紧密相连。

不仅是公路,在长三角城市经济年会上,徐淮宿签署了有关轨道交通建设相关合作协议,三市积极推动徐州轨道交通S4号线联通。S4号线将成为区域一体化发展纽带,一“轨”连通两省三市,助力淮北、宿州融入徐州都市圈。

随着交通一体化驶上“快车道”,全方位多领域战略合作也在不断深化。2021年4月,徐州与宿州签订了《全面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2年6月,徐州与淮北签订了《结对合作帮扶协议》。徐宿淮三地从规划相互衔接、交通互联互通到产业合作共建、社会事业互融互促均取得实质性进展。

协调

新型功能区路径明晰

在淮海经济区成员城市中,共同打造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徐宿淮是首次探索。

何为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是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功能平台,也是区域合作突破省际、市际行政壁垒,实现从行政区向功能区转变的最新探索。”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早在2018年12月9日,徐州宿州两市就已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在原埇桥经济开发区基础上建设宿徐现代产业园,建立战略谋划、高层推进、产业合作等工作机制,力求打造一体化发展“桥头堡”。

宿徐现代产业园由宿州、徐州两市合作共建,位于宿州市埇桥区最北部、皖苏两省交界处,与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连为一体。“我们公司总部在徐州高新区,生产基地在宿徐现代产业园,两地往返十分便利,员工每天跨省上下班都有班车接送,路程只有15分钟左右。”江苏广识电气相关负责人说,企业入驻宿徐现代产业园先后带动了3家同类企业落户宿州。

此次考察期间,铜山区、宿州埇桥区和萧县三方签订了《合作共建铜山—埇桥(萧县)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框架协议》。

将时间拨回至几个月前,2022年12月,淮北市杜集区政府与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共建徐淮产业合作园区框架协议》,确定在段园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实施产业合作园区共建。

2023年2月13日,仅仅过去2个多月的时间,徐淮产业合作园区已经开工动土。

“围绕产业协同、项目招引、人才交流等方面,园区将加强项目招引,承接徐州经开区工程机械、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配套和外溢企业转移。”段园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王君介绍,园区划定建设范围约1500亩,用3-4年时间完成建设任务,2023年拟先行启动一期300亩建设,力争落户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0个。

在产业布局方面,淮北市着力推动“五群十链”产业和徐州市“343”创新产业集群深度融合,持续深化重点企业合作,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徐州重大产业合作项目落地淮北。

如今,不仅仅是产业共建,三地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为推进深化徐宿淮战略合作、打造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打下了十分坚实的基础。

聚力

全方位打破省际壁垒

在一次次洽谈、考察中,“三城记”向“同城记”靠拢。

围绕共同打造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战略定位,徐宿淮三市各毗邻县区、开发区逐步实现“发展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协作一体化、园区合作一体化、生态环保一体化、社会事业一体化”,全方位打破省际壁垒。

数据显示,仅2021年,宿、淮两市区直部门、镇(街道)、园区、企业等来徐州开展多层次对接交流活动就达50余次。

多年前,淮北与徐州都曾是煤炭之都,在生态治理上,两座城市做出了同样的选择,着眼把“历史包袱”变成“发展财富”,努力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模式。

2018年,宿州与徐州联合制定《淮海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工作方案》,全面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协同开展跨省大气污染防治交流,建立健全区域上下游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机制,共同推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让“只此青绿”成为生态底色,淮北亮出了实际行动。几只黑色水鸟扇动翅膀,宁静的水面荡起层层涟漪……这是淮北市朔西湖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的一隅风景。

“朔西湖前身是朔里煤矿,2019年煤矿正式停产。采煤塌陷地综合改造治理一期工程2021年4月完工,景区占地14500亩,水面与陆地各占一半。”淮北市朔西湖保护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峰表示,朔西湖与潘安湖有异曲同工之妙,两地将在运营方面继续加强合作交流。

在宿州市农业科学院,一台台先进的农机设备摆放在试验田旁边。“我们每年都要与徐州市农业科学院进行种质资源交换,定期举行学术研讨交流,两地发挥各自优势深化特色农业产业合作。”宿州市农业科学院小麦二所所长吴云兰说。

在十市协同发展的大“棋盘”上,徐淮宿一体化发展的“三城记”为淮海经济区“洼地崛起”不断注入催化剂,在优化“点、线、面”协同布局中,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编辑:李璐

标签: 协同发展 快速通道 农业科学院

热门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