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世界头条:见人,见物,见精神

钟以山到现场观看爷爷曾经使用过的拐杖。本报记者 刘冰 摄
市民带着孩子参观展览。
展出的革命文物精品。

本报记者 闫琦


(资料图片)

北京西郊宛平城,“卢沟醒狮”巍然耸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雄伟庄严。

1月10日,“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纪念馆革命文物精品展”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幕。

沿着“工”字形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走进“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纪念馆革命文物精品展”,映入眼帘的是一台巨型望远镜。

望远镜里播放的是人民军队作战和人民群众支前的历史影像。透过历史的长镜,如同穿行于历史的长河,战争的硝烟仿佛弥漫眼前。

宿县战斗中解放军使用的军号、泗水县模范运输团的“功劳车”……展柜中,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述说着过去,让淮海战役那段历史也鲜活起来。

“我们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打造展陈亮点,用典型、生动、详实的文物史料形成了厚重的历史氛围,让观众与史料深度交流融合,做到见人、见物、见精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中心文物保护科科长魏薇告诉记者。

展览设三个部分和五个专题展项,以精选的淮海战役纪念馆革命文物为核心,展示中央军委与淮海前线往来电文、淮海战役革命烈士的遗物、民众支援前线的物品等。

“展览从淮海战役纪念馆馆藏的万余件藏品中精选了257件/套藏品,其中首次展出达到了81件/套,一级文物14件/套。”

这里的每一件文物,魏薇都如数家珍。

当日上午,展厅来了一位“特殊参观者”——原华东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之孙钟以山,魏薇迎上前去问候。

魏薇仍清晰地记得,2020年11月8日,这一天,钟以山将爷爷钟期光用过的拐杖,捐赠给淮海战役纪念馆。

1948年,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榘率部配合中原野战军围剿黄维兵团时缴获了一根拐杖,陈士榘将其送给了腿脚不便的钟期光。

这根长94厘米的拐杖看似不起眼,但自钟以山记事起,坐在轮椅上的爷爷,就一直将它挂在肩膀上,一挂就是数十年。

“当它再次出现在我眼前,已陈列在了公众面前。”钟以山告诉记者,纪念馆是这根拐杖最好的“归宿”。

总前委指挥部队作战用的电台、刻满地名的小竹竿、孔金胜的铁锹……在展厅展出的一件件珍贵文物前,不少参观者带着孩子驻足。

今年上小学一年级的崔智宸和爷爷奶奶是开展后的首批参观者。奶奶周怡说,1月10日是淮海战役胜利74周年纪念日,特意带孙子来看展览,希望通过展出的历史文物,让孩子形成对淮海战役的初步认识,培养他的爱国情怀。

前来参观展览的群众,在一幅幅老照片和一件件珍贵文物前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硝烟已散去,但那段历史值得铭记。今后,我一定牢记历史,将个人理想目标融入祖国的发展建设中。”学生杨庭硕说。

“一部鲜活生动的教科书。”学生王欣欣参观展览后感慨地说,通过展览,让他感受了精神的洗礼,汲取到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确立更高目标,树立更高标准,积极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共同开创纪念馆发展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中心主任蒋越锋说。

标签: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 珍贵文物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