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天天热讯:江苏徐州:“创新雨林”按下高质量发展“加速键”,淮海经济区区域科创高地正崛起

12月底,位于卧牛山脚下的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实验基地内,不时传来阵阵机器嗡鸣声,头戴安全帽的工人们散在基地的多个角落紧张忙碌着。自去年10月揭牌成立,到如今一个个平台雏形显现,与多所企业、研究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进多位高层次人才,云龙湖实验室在徐州加快建设区域科创中心浪潮中应运而生、应时而长。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12月,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强调“全力打造科创平台建设新高地”“完善科创平台体系”;11月,市委书记宋乐伟专题调研科技创新工作时指出“积极搭建创新平台”;10月,市委书记宋乐伟专题督办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Z0053号“关于强化民营企业科研创新激励政策的建议”时强调“建强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徐州科技创新按下“加速键”,一个个科创平台、创新载体共同栽种出一片“创新雨林”,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创新生态,绘就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绚丽图景。


(相关资料图)

聚焦“343”

科创平台建设加速推进

12月8日,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细胞治疗药物研究所揭牌仪式举行,徐州医疗健康产业重大载体又添一员。据了解,细胞治疗药物研究所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徐州经开区、徐州医科大学、徐州医科大学肿瘤所科学家团队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将围绕细胞治疗进行全产业链布局,打造国内一流的集研发、转化、临床应用于一体的肿瘤生物治疗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细胞治疗药物研究所,对于推进徐州乃至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长三角细胞治疗技术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说。

聚焦“343”创新产业集群重要一极的医药健康产业,徐州加快推动产业规模化、集聚化、高端化发展。作为该研究所的共建单位之一,徐州医科大学目前还建有麻醉精神药物研究与评价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骨髓干细胞研究所、江苏省免疫与代谢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

近年来,徐州大力推进以产业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区域科创中心建设,聚焦培育“343”创新产业集群,加速推进科创平台建设,构建“1+3+100”高能级创新矩阵,重点培育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细胞治疗药物产业创新中心等重大载体。目前,全市建有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工程装备数字化设计及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工程机械领域创新平台;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硅基电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等绿色低碳能源领域创新平台;江苏省永磁电机转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沂市锡沂高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材料领域创新平台等在内的“343”创新产业集群科创平台两百余个,为徐州打造区域原始创新策源地、驱动产业强引擎创造发展新蓝海。

强化“引领极”

打造科技创新核心区

走进江苏淮海科技城,这片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的“小城”内,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楼梯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展现出独特的现代感。正是在这一幢幢楼内,入驻了近千家科创企业,拥有49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集聚了7名院士、41名中科院“百人计划”江华教授等高层次领军人才、153位高技能专门人才等各类科研人员7000余人,绘出了一幅“高能级”科创版图。

近年来,徐州坚持错位发展,加强空间整体规划和区域统筹,着力优化以“两区一城”为核心的区域创新布局,打造三位一体创新发展引领极。

江苏淮海科技城实施主要科技指标三年倍增计划,加大力度推动科研平台建设。今年以来,淮海科技城在创新平台上实现新突破,共获批市级以上各类研发平台10家。科研平台的支撑在为孵化、汇聚更多“高精尖”企业、人才的同时,为提升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高端要素集聚力、科技创新支撑力、产业发展竞争力作出积极贡献。

此外,徐州高新区累计建成各类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16个,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5个、国家级孵化器3个。设立国际技术交流转移中心3家、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21个、新型研发机构48家、企业研发机构240余家;徐州淮海生命科学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红外(江苏)激光研究院、钠电产业研究平台等助力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辐射带动全区乃至全市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作为创新资源要素汇聚的“引力场”,徐州经开区聚集了江苏省回转支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协鑫)太阳能级晶体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在内的高端科创平台,并在“徐州市新型研发机构20强”中,上榜5家研发机构,占比达到1/4。高质量的创新载体、创新平台也带动经开区企业发展提质增效,“徐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50强”中,经开区上榜企业达21家,稳居首位。

打造“优生态”

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大空间

近年来,徐州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从平台建设、科创载体、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服务到政策支撑都全面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建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徐州加快构建“工作专班+产业联盟+创新体系+要素支撑”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徐州产业规模优势、龙头企业技术优势、重点高校院所研发优势,打造区域特色产业技术创新高地和成果转化基地。

健全创新型企业培育体系,徐州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计划、创新型企业倍增计划,精准开展科技招商,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着力打造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

优化高校院所服务体系,徐州发挥高校服务地方发展专项资金作用,支持高校依托优势学科和领域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同时,推进“555”引才工程、“彭城英才培养工程”,大力引进培育徐州发展所需的各类领军人才、专门人才,打造体系化人才竞争优势。2022年1-11月,全市新引进领军人才528人、专门人才4395人、大学毕业生4.7万人。

打造创新生态支撑体系,徐州建立完善全市科技创新工作领导推进机制,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2021年,科技相关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2.5%;同时,持续拓展“苏科贷”“高企贷”等科技金融产品,着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支持企业进行科技研发;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大力培育发展具有国内外竞争力,自主可控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形成区域增长极。

“大手笔”创新的徐州,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不断涌现,新模式、新业态踏浪而来,区域科创高地正加速崛起于淮海经济区……

记者:李悦悦

编辑:崔东宁

标签: 科技创新 细胞治疗 技术创新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