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颜子舒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推窗可见绿,抬脚即进园”,凉亭、小广场、绿树、花卉……漫步在徐州市泉山区街头,或隐于高楼大厦,或藏在街头巷尾,一座座形态各异、设计精巧的“口袋公园”随处可见。这些“口袋公园”虽然袖珍,却“五脏俱全”,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也成为泉山品质提升的点睛之笔。
近年来,徐州市泉山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群众关切,不断优化城区品质,建成了一批集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口袋公园”,真正把“口袋公园”打造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愿望的民生工程,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把幸福留在心间。
因地制宜提升百姓幸福感
推窗见绿,抬脚进园。这种“诗与远方”的生活,在泉山已“触手可及”。
青石板、老墙砖、粉墙黛瓦……在煤建三街与欧庄路交叉口东北角,徐州市三十七中学西侧的“一人巷”小游园从2018年开始改造,路面拓宽成了6米的混凝土路面,设有人行道,还安装了路灯,既方便居民出行,面貌也大有改观。徐州人熟知的老“一人巷”长不足50米、宽约1.5米,仅容一人独行,因而得名“一人巷”,新游园的建成为市民和外来游客提供了一个健身休闲娱乐、感受老城文化的好去处。
梨园小区西门两侧绿地为新建绿地,紧邻梨园路学校和地铁2号线出口,根据人流量大的特点打造休憩与休闲健身兼顾的动静结合空间,还融入了七里沟果园的历史文化基因。
“口袋公园”建设不可千篇一律,必须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基于此,泉山区以精细的态度面对城市治理,充分利用好当地自然景观资源和优良的人文景观资源,根据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等因素,定位不同游园的特色,积极构建具有徐州“徐派园林”特色的舒适亲民的城市生态空间,让“一园一特色、一步一景”就在百姓身边,让更多人感受到“口袋公园”带来的幸福感。
内外兼修提升城市美誉度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空间里,如何将“口袋公园”打造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让居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考验的是设计者和建设者的智慧。泉山区秉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城市绿化建设理念,拆旧建绿、见缝植绿,致力修复绿地生态系统,一批批街头绿地和综合公园如一颗颗美丽的珍珠,在承载百姓幸福生活的同时,也持续改善着城市环境、提升着城区美誉度。
“我们利用城市废弃地、边角地等见缝植绿,大力推进‘口袋公园’建设,既满足老百姓就近休闲健身娱乐,又提升居住环境,改善城市生态。”徐州市泉山区城市管理局园林工程科科长张哲诚说。2018年以来,泉山已建成“口袋公园”20余座,让居民“下楼就能见绿、出门即可进园”。
“泉山的‘口袋公园’内外兼修。”徐州市风景园林设计院副院长王冕介绍说。在街头绿地和“口袋公园”建设中,泉山区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原则。比如花语路“口袋公园”、森活绿郡北侧绿地,根据现场地形规划建设“旱溪”,缓解城市局部内涝,节约用水,而梨园小区西门两侧绿地利用太阳能进行景观照明。街头绿地均采用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和透水面层铺装,雨水在绿地内消化,减轻城市内涝压力。内外兼修的小小“口袋”,装下了民生“大幸福”。
精细管理保障公园高品质
“口袋公园”建设好更要管理好。在徐州市泉山区城市管理局局长李永峰看来,“口袋公园”不能一建了之,管理养护要跟得上。要建立长效机制,让群众用得“舒心”。对此,泉山区持续通过市场化建设抓好精细化管养,健全日常养护管理制度,完善绿地设施,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城市公园绿地服务水平和服务覆盖面,切实将绿化建设在拓展城市绿色空间、美化城市景观、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发挥出来。
下一步,泉山区城市管理局将继续努力探索“口袋公园”的建设模式,继续用“小口袋”缝出“大民生”。坚持“园林+”风格,融合泉山山水特质,构建“一园一花、一园一景、一园一风格”独特格局,打造兼具“颜值”与“气质”的口袋公园,塑造泉山特色;挖掘“文化+”内涵,打破园林景观设计雷同、千园一面的单调布局,将口袋公园建设与区域特点、历史特色、公园景观融为一体,传承历史文化,讲好百姓故事,打造特色城市名片。
小而多、小而美、小而精,日渐成为泉山区“口袋公园”的共性。方寸之间,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生无小事,点滴见初心。以精心、精细、精致的工作打造精品,确保经得起时间检验、赢得了群众口碑。”泉山区委书记李勇说,坚持打造亮点、塑造特色,将“口袋公园”建设融入城市更新、融入百姓生活,让“徐州园林看泉山”的品牌越叫越响,构建近悦远来、令人向往的品质城区。
编辑:哈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