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之后,天气渐寒
大地绿意尚未褪尽深红浅黄点缀其间徐州又到了“醉”美的季节。
(资料图片)
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徐州生态修复的绿色蝶变中写满了奋斗者的故事
地质工作者是与大自然最亲近的群体之一,他们长期扎根一线,爬坡过坎、蹚水过河,为大地“疗伤”、为荒山“美颜”,让大自然重现山川神韵。
在睢宁县姚集镇太平山上,数台挖掘机来回忙碌着。峭壁上,身系绳索的工人正一点一点地为矿山喷上泥浆。
和往常一样,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以下简称地质五队)高级工程师居桂龙,随身带着放大镜,像侦探一样,探索着地球的秘密,“和地球打了30多年交道,彼此太熟悉了”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居桂龙和同事们的工作正经历着从“探索地球”到“修复地球”的绿色转型。
“修复地球”的过程,颠覆了居桂龙的很多固有认知。“对于生态修复,我们需要突破、创新的方面还有很多。”居桂龙说,地球还有很多秘密,需要人类去寻找答案。
从“地质三件宝”到“智慧测绘”
他们坚守着
众所周知,地质人都有“三件宝”——放大镜、罗盘、地质锤,居桂龙也不例外。他掏出随身的“三件宝”,一把小小的锤子已经磨平了尖角,放大镜的镜面也有些模糊,罗盘的指针还非常灵活。
“正是靠着这些简陋的设备,我们跑遍了徐州的山山水水。”居桂龙清楚地记得,1988年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队里给每名队员发放了一辆长征牌自行车,他领到的时候欣喜不已,每天骑行几十公里去勘查。
2015年设计修复睢宁县九顶山时,十几万平方米的废弃宕口因无序开采形成了一个“崮”,找不到上山的路。居桂龙和同事们四处打听,找当地年轻人做向导,借助安全绳小心翼翼爬到山顶进行测绘,终于拿到了真实、准确的数据。
经过生态治理后,九顶山消除了地质灾害,通过植树、喷播复绿重披绿装,山下整理出来的平地种上了一大片核桃树。今年建成网红景点的九顶山野生动物园,坐拥绿水青山,一派怡人风光。
地质五队副总工程师蔡承刚回忆说,早在2008年五队就开始涉足生态修复,对睢宁县的宋山、张山两个废弃露采矿山进行开发利用。当时测绘工作全部依靠人工,整个宕口、边坡的每个角角落落都要测绘到,“其中最困难的是水下测量。我们划着简易的小船,将长长的竹竿插到水中去测,最终按照要求完成了设计。这两个项目也是徐州地区最早的废弃露采矿山地质环境设计。”
如今“鸟枪换炮”,队里为他们配备了越野车、无人机、无人船等智能设备,汽车能直接开到山上,“智慧测绘”又快又准又安全。
虽然测绘越来越智能,但地质人还有他们的坚持——野外记录本是他们沿袭至今的“宝贝”。
随手翻开一本,我们看到内页全部使用铅笔记录。“因为铅笔的笔迹不怕雨淋,保存时间最长。”蔡承志解释道。
笔记本左边一页全是细小方格,用来画地质素描。其中一张邳州岠山一角的地质写生,远山、树林、小桥、流水宛然纸上,水平专业到令人肃然起敬。
一本本规整、清晰的笔记,记录着地质人长期翻山越岭、顶着风吹日晒的坚持。
一座座秃山“长出”生态奇迹
他们创造着
11月9日下午,铜山区女娲山东坡废弃矿山生态治理现场。
“边坡太陡、道路太窄,挖掘机无法上山作业!”施工方紧急求助。
居桂龙带着几名技术人员匆匆赶来。
山道迂回曲折,55岁的居桂龙和小伙子们一起爬到山口,用GPS仔细测量边坡高度,指导施工人员降坡。
30多年的无序开采,给女娲山造成了严重的创伤,边坡陡峭、采场凌乱,破坏了地形地貌和周围生态环境,影响了周围居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2020年5月,地质五队接手该项目进行设计。经过削坡减载、覆土、复绿等生态修复工程,这里将变成一片绿色的草地、树林,能够整理出约 3.851万平方米的土地。
作为江苏省的矿业大市,徐州是全省唯一的煤炭基地,也是重要的化工和建材基地,贡献了大量的矿产资源,却也留下了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地球疮疤”。
2017年,地质五队受政府委托,对全市采矿宕口进行了详细的地质调查,统计到全市共有421处在采和废弃宕口,矿山占用面积达500多平方公里,其中94%以上遭到严重破坏。
2018年,徐州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进入“爆发期”,地质五队承接了大量生态修复的设计、监理、施工等工作。
“每座矿山都要因地制宜设计不同的方案,每个方案都要反复修改、完善至少10遍。”地质五队地质环境院负责人钱静说,他们接到任务后要先到现场踏勘,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形成方案后先是同事互检,然后报到院里、队里、甲方,每过一关都要修改一次,再交到区级、市级甚至省自然资源部门审核,征求专家意见。
方案确定后,他们还要时常到施工现场督察,指导施工方将方案从“纸上”准确落实到“地上”,变为现实。
铜山区孤山修复中,依据山体形势划分出雨水花园、台地花园、山林步道、桃花谷、植草沟和休闲空间,形成观赏空间多样化的美丽“桃花谷”。
鼓楼区沙虎山修复中,游园步道和环山步道的设计成为亮点。平缓的游园步道通往滨水休闲区,那里有凉亭、有水景,适合散步和欣赏风景;暗红色的环山步道依山环绕,随山势起伏,市民无论是跑步还是散步,都有着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野趣感……
“生态修复+主题公园” “生态修复+绿色林田”……他们设计的一个个生态修复模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秃山”变“绿山”、“穷山”变“金山”的生态奇迹。
攻坚克难破解徐州难题
他们探索着
坡高岩陡,结构松散,岩石硬度高、容易崩塌,植被养护困难,这些都是徐州采矿宕口的普遍特点,给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怎么办?钱静说,第一步就要消除地质灾害。通过削坡减载降低坡度,中间留安全平台,然后覆土、复绿。
根据坡度的大小,他们采取不同的复绿方法,一个个攻坚克难。
边坡倾斜小于45度的,实行挂网喷播,就是在边坡上锚固金属网或钢筋网,将土壤喷射到坡面上,再喷射植被种子;
边坡倾斜大于45度的,则需要制作种植槽、挡土翼固定在边坡上,然后栽上植被;
边坡倾斜低于30度,就可以挖穴种树了,也可以在安全平台上种植爬藤植物。
“生态修复不是简单地填坑填洞加覆绿,还要考虑地方经济发展大环境,带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 蔡承刚最为满意的“作品”,是为卧牛山公园量身打造了“矿山治理+土地复垦+固废资源利用+生态旅游”为一体的“4+修复”治理模式,既盘活了土地资源,又能美化环境、改善民生,还带动了观光旅游。
作为地方生态治理的主力军,地质五队近年累计承担126座矿山生态修复设计,实现新增林地和绿地8280亩、耕地1917亩、后备建设用地2798亩。
值得欣慰的是,在“去产能”的背景下,我市矿山数量及矿产资源开采总量明显下降,一座座绿色矿山在崛起,在采矿山全部实行“边开采、边修复”。
正在生产中的徐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大蒋门水泥用灰岩矿,整个厂区都包围在绿色之中。地矿五队在这里开展废弃宕口综合治理时,对永久边坡、台段和道路两侧全部进行绿化修复,到处植树、种草。2020年该矿被纳入国家绿色矿山名录。
目前全市矿山总数22家,已建成10座国家级绿色矿山和4座省级绿色矿山。到2025年,在采矿山绿色矿山建成比例将达到100%。绿色徐州呼之欲出。
岁月无声,山河为证让我们一起构筑诗意栖居的美好生态努力完成人与自然的合作诗篇文字 | 甘晓妹 吴云
图片 | 周保福 郑舟周杰微递鼓楼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