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全球播资讯】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胡明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徐州高新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级,以科技打开发展新境界。


(资料图)

来自徐州高新区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徐州高新区组织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家,申报数全市第一;累计建成各类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16个,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5个、国家级孵化器3个。设立国际技术交流转移中心3家、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21个、新型研发机构48家、企业研发机构240余家;徐州淮海生命科学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红外(江苏)激光研究院、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实验室成果转化平台、钠电产业研究平台等助力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辐射带动全区乃至全市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已成为引领徐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动力源”。

锚定更高目标

今年9月入驻徐州高新区,10月正式投产,不到两个月时间,江苏晶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蓝宝石光纤迅速抢占市场,如今订单络绎不绝,产品供不应求。

“这个产品是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多年的研发成果,目前正式进入成果转换阶段,实现量产。它不仅解决了‘卡脖子’技术,而且产品的一些性能上还比美国先前的垄断产品有所突破。在蓝宝石光纤生产这个领域,我们拥有了竞争实力。”公司总经理王涛告诉记者。

作为徐州科技创新的“最强大脑”,徐州高新区对于科技创新,有着不断“登顶”的更高目标。

“要解决更多‘卡脖子’技术,要让高新区的企业靠着科技创新占领更多的产业高地。”徐州高新区科技局局长刘峤表示。

对科技创新有着相同的追求,再加上去年从徐州高新区获得了400万元双创团队的政策扶持,今年9月,江苏晶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坚定地将首个研发成果转化基地落地徐州高新区。

“以前,蓝宝石光纤由美国厂家垄断,75微米以下的产品国内市场根本拿不到货。十年前,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陶绪堂教授的带领下,开始研发蓝宝石光纤产品。5年前,我们又开始对生产设备进行新一轮的研发。现在,我们不仅可以生产产品,也可以制造生产设备,在各个环节都突破了‘卡脖子’技术。未来,我们将立足抢占传统市场,同时在高精尖技术上继续寻求突破,在国际市场上抢占席位和话语权。”王涛信心满满地说。

以更“高”的目标为引擎,各路科创型企业集聚徐州高新区。

“截至目前,徐州高新区拥有高层次人才团队创办和创新企业60家,累计注册资金总额5.1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65亿元。仅2021年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55亿元,新增研发投入1.98亿元,为企业实现产值15.39亿元、增加利税3.53亿元,新增专利198项,入选省、市科技计划项目8项,争取科技资金超3000万元。”刘峤说。

串起更强产业链

安全应急、汽车及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是徐州高新区四大支柱产业。瞄准产业链靶向发力,徐州高新区以科技创新串起更强产业链。

在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记者了解到,这里围绕“智能医学装备、精准医学诊断、新型抗体药物、医疗美容器械”四大细分方向,已形成“实验室研发—苗圃孵化—园区加工—平台分销”创新产业链条,集聚企业数量达到300余家,其中复星集团、基蛋生物为代表的医药和医疗器械生产研发企业上百家。

“在安全应急产业领域,徐州高新区已成立安全应急装备技术研发省级创新中心;在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领域,正布局建设徐州淮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交大新材料研究院、江苏鼎博芯业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聚力打造研发创新服务集群。”刘峤告诉记者。

科技集聚,让徐州高新区科技创新“黏性”不断增强。强强联手,在徐州高新区成为新常态。这也是晶英光电落地徐州高新区的原因之一。落地徐州后,让其更感惊喜的是,与园区内企业的研发合作,没几天就谈成了。

“与我们合作的是江苏中红外激光应用技术产业研究院,专业从事特种波长激光器、关键核心器件、高端激光加工装备和特种加工工艺等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和技术推广。作为我们的下游企业,双方的研发合作一拍即合。未来,双方强强联手,有助于我们共同冲顶产业高峰。”王涛兴奋地说。

相互促进,也使科技成果爆发式增长——能量容度200wh/kg的安全钠离子电池产线在建设中;高强度复合质子交换膜已中试成功,低铂非铂催化剂已推广使用;可使制氢成本低于20元/kg的百公斤氧化铝复合电催化材料中试线在建设中。与此同时,各类研发机构、创新型平台共同发力,成为产业链创新的黏性力量。

“紧盯共性关键技术,徐州高新区主动布局搭建各类创新平台,目前9家创新平台建有中试平台,研发中试场地面积超1.5万平方米。开展样品生产、技术鉴定、小批量试制、产品鉴定等成果转化项目128项。10家创新平台已孵化出新项目,孵化衍生企业30家,引进企业16家。创新平台和其孵化衍生企业实现科技服务、技术交易收入近5亿元。10家重点创新平台累计完成技术合同登记备案额近2亿元。”刘峤告诉记者。

谋划更大一盘棋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破解当前经济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抓手。

让科技创新始终引领发展,徐州高新区正在谋划一盘大棋。

一条大走廊,正在规划建设。

“为提升创新资源配置水平,持续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打造符合产业强市、区域中心城市定位的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铜山区、徐州高新区正在规划建设一条呈‘S’形的科创大走廊。它将串联起20公里内的科创资源,以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江苏师范大学等为核心,充分整合大走廊现有土地空间资源,高标准建设360万平方米的‘三谷三园十三中心’,强化全生命周期保障,全成长要素集聚,形成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集聚的科创生态链条。”刘峤告诉记者。

一个联盟,正在“统领”创新力量。

今年9月,铜山区、徐州高新区携手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医科大学、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5所在徐高校正式成立协“铜”创新合作发展联盟。铜山区、徐州高新区将以联盟成立为新起点,紧抓徐州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战略机遇,加快推进校地融合、共建共享步伐,推动联盟重点工作走深走实,持续探索校地合作共建长效机制。

“未来三年,徐州高新区将继续完善创新平台布局,年均建成国内领先的细分领域共性核心技术研发平台5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0个;领军人才向心集聚,年均引进和培育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省“双创计划”高层次人才及团队15个,领军人才总数突破120人;科创企业森林培大育强,培育规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超过80%,使自主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创业孵化能力全面提升,融入全国、全省创新格局,打造对区域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具有引领和支撑作用的创新策源地,建成全省一流的创新高地。”刘峤表示。

标签: 科技创新 高新区的 山东大学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