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天天观焦点:绿色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在我市生态环境领域引起热烈讨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绿色低碳发展是一片“蓝海”。记者采访我市生态环境领域多位人士,探讨如何推动徐州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

加快构建特色新型能源体系

——访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处处长高菘

本报记者 李悦悦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绿色低碳安全高效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内涵。当下,徐州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能源产业,这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也是徐州培育‘343’创新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处处长高菘说。

首套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在徐州下线、海卓氢燃料电池等氢能“破冰式”项目顺利投建、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徐州生产基地奠基开工……作为徐州优势产业,全市绿色低碳能源产业发展迅猛。

“我们打造‘一个工作专班+一个产业联盟+一批创新平台支撑+一套组合支持措施’的‘四个一’产业发展服务模式,强化资金、用地等资源要素保障。”高菘说,加快构建具有徐州特色的绿色低碳能源产业生态圈,我市制定《关于支持绿色低碳能源产业发展的意见》,重点锚定新能源、煤电能源、绿色环保、双碳产业四大产业主链,以及晶硅光伏、新能源汽车、氢能等十二条产业细分赛道,积极打造“制造链”产业动脉和“应用链”场景集群。

高菘表示,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持续完善机制、集聚资源、创优生态,包括:狠抓招商引资,聚焦新能源、煤电能源、绿色环保、双碳产业四大产业主链,坚持招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能源产业融合发展;抓牢重大项目,对绿色低碳能源产业重大项目精准建库,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全力推进已签约项目落地建设;坚持创新引领,用好绿色低碳产业研究院、中国光伏工程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平台等各类平台载体,加强技术攻关、应用、转化;强化示范带动,继续按照“一X一策”的思路,加快打造一批应用示范场景;不断完善工作专班运转机制、强化产业发展的要素保障,加快推进《徐州市新型能源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2022-2030)》编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在规划布局、配套政策、专项资金等方面对于我市绿色低碳能源产业培育发展的支持。

扛起治污攻坚新使命

——访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处长钱钰锦

本报记者 吴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作为一名在生态环境系统从事环境规划以及改革政策落实的基层工作人员,钱钰锦感到备受鼓舞,深受启发,越发明晰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徐州是江苏唯一肩负国家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双重任务的城市,在为江苏乃至华东地区能源供给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长期大规模煤炭开采也给徐州留下了沉重发展包袱。近年来,虽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特殊市情仍需重视。

“一方面,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仍未根本缓解,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幅度明显,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水生态资源禀赋不足问题难以扭转,环境基础设施仍有短板;另一方面,在结构性减排空间大幅压缩后,新旧动能完成接续仍需时间,精准治污的边际成本也在不断增大,零和博弈的思维定势和行政管制的惯性依赖仍未摆脱。”钱钰锦分析认为,现阶段我们仍是绿色转型、治污攻坚道路上日夜兼程、砥砺前行的“赶路人”。

我市将通过提升精准治气水平、推进“水污共治”、推动生态扩容、加快“两高”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健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机制等重要举措,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钱钰锦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先谋快动想在前、抢先抓早干在前、奋勇争先走在前’的工作思路,切实扛起治污攻坚新使命,全力以赴塑造高颜值生态新画卷,为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贡献正效应。”

实现降碳减污和节约成本双赢

——访徐州绿源鑫邦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兴大

本报记者 吴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和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近年来,循环经济一直是两会期间的热点之一,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指标和推动因素,可以创造很多经济发展机遇。绿源鑫邦公司作为一家废活性炭综合利用企业,于2019年入驻徐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也是园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模式的一个缩影。

“生产1吨活性炭需要大约3吨优质原煤作为原料,我们每年可处置废活性炭20000吨,生产再生活性炭14000吨,一年下来可为徐州市节省约6万吨煤炭。”徐州绿源鑫邦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兴大介绍,活性炭作为“环境的青霉素”,被喷涂、注塑、化工等各类企业广泛用于废气、废水的治理中。绿源鑫邦将原本被一次性使用的废活性炭再生处理后重新投入市场,一般活性炭可以反复利用3次,优质活性炭甚至可以反复利用5到7次,实现降碳减污和节约成本双赢。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再生活性炭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仅是生产新炭过程的五分之一,计算下来,绿源鑫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万吨。

作为徐州市工业“绿岛”之一,绿源鑫邦目前已成为周边小微企业的废活性炭集中再生中心,变分散治理为集中治污,实现了污染物统一收集、集中治理、稳定达标排放,生态环境部门的监管对象变管“多个”为管“一个”,监管力量更加集中,监管效果显著提升。

“我们致力于打造全国一流的标准化活性炭再生基地,发起编制的《再生活性炭》团体标准即将发布施行,推动活性炭再生这一新兴行业高质量发展。”陈兴大表示,环境效益就是经济效益,绿源鑫邦将继续助力徐州绿色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更高标准打好生态环境“三大保卫战”

——访鼓楼生态环境局局长陈琦

本报记者 吴云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作为曾经的老工业基地,鼓楼区的‘三大保卫战’更为任重道远。”鼓楼生态环境局局长陈琦表示,将紧紧围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目标任务,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2022年,鼓楼生态环境局牢牢抓实“点位长”“城北清源”“四气共治”等制度,大气环境质量有所提升;通过深入开展“碧水清源”、“迎汛一号、二号”水质提升等专项行动,省考断面水质均达标,优Ⅲ比例为100%,辖区无劣五类水体;持续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16宗污染地块按照序时进度推进修复治理,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为100%。

鼓楼坐拥繁华的中心商圈,在市中心环境污染防治方面责无旁贷。今年,鼓楼生态环境局科学精准“治气”,使用灵嗅便携式监测设备,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靶向定位、溯源排查、精准治理。加快推进“绿岛”项目建设,实现餐饮油烟单位全覆盖安装油烟净化器,对重点餐饮单位安装在线监控;充分发挥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断面长巡查机制,联合巡查、定期研判,形成“治水”合力;同时加快推进土壤污染绿色低碳修复,让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全力打造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的生态鼓楼。

生态兴,文明兴。建设生态文明是千年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陈琦表示:“我们必须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这三大战役胜利,我们才能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为人民创造高品质生活,才能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中国。”

绿色低碳是企业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

——访华润电力徐州公司副总经理耿德标

本报记者 李悦悦

“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论述为我们的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华润电力徐州公司副总经理耿德标表示,近年来,绿色发展,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徐州提出培育“343”创新产业集群,其中就涵盖了光伏太阳能、智慧能源等领域在内的绿色低碳能源产业。绿色低碳,已经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双碳’目标的提出和‘343’创新产业集群的布局对电力行业多方面产生深层次的影响。”耿德标说,华润电力徐州公司以绿色发展和技术升级为动力,聚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同时,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在生态环境治理、中水利用、污泥处置等方面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十二五”以来,公司以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推广为重点,以构建节能减排型产业体系为目标,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先后完成了百万机组综合升级改造、#3机组高温亚临界综合升级改造等大型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大大降低了煤耗、CO2排放量。

耿德标表示,公司将围绕“清洁能源+的提供商和综合能源+的服务商”战略定位,做大增量、做强存量,坚定不移走清洁、高效、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以清洁能源发展为机遇,做大增量业务,紧抓海上风电竞配、综合能源及分布式能源发展机遇,契合徐州绿色能源发展规划,在分布式光伏、综合能源服务等方面发力,提升新能源装机占比;以技术转型升级为动力,做强存量业务,发挥煤电压舱石作用,进一步打造最清洁、高效、灵活的百万机组。

“我们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助力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为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强富美高’新徐州贡献华润力量。”耿德标说。

做徐州绿色转型的见证者、参与者、贡献者

——访中国矿业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桑树勋

本报记者 吴云

“绿色转型”“节能降碳”再次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中国矿业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江苏省煤基温室气体减排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党委书记、主任桑树勋认为,徐州一直在努力进行绿色转型,且成效显著。“节能降碳”还需要依靠“两只手”发挥作用,一只手是政府,出台政策法规进行约束、激励和监管,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另一只手就是市场,主要依靠碳市场交易和绿色金融,通过市场机制快速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

徐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获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成为全国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代表。同时积极寻求向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能源供需结构、工业能耗、碳排放强度持续改善,全力推进资源枯竭矿区生态修复,潘安湖采煤塌陷地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入选自然资源部第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典型案例”,在全国具有典型示范效应。

“中国矿业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是徐州市绿色转型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贡献者,为徐州市煤炭洁净高效利用与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矿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供了人才技术支持。”桑树勋表示,经过十余年发展,中国矿业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在工程化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全流程技术、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与碳增汇协同等研究方向形成了突出特色优势,大量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未来,面向碳达峰碳中和国家和江苏省重大战略需求,中国矿业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将聚焦CCUS、甲烷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煤炭利用减排与增汇等主要研究方向,力争建设成为江苏省“双碳”领域重大创新载体平台与高层次创新人才培育基地,努力为徐州实现更高水平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标签: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