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京剧拖腔?
1、拖腔是戏曲唱腔在一句唱词或一个词逗唱完之后,旋律仍然继续进行的那一部分音乐。 常常将某句或某逗唱词的最后一字附上长短不一的拖腔,进一步将某种特定的情感予以更深、更细、更为形象,以淋漓尽致的表现。
2、京剧的唱腔主要是“西皮”和“二黄”,简称“皮黄”。西皮、二黄是两种腔调的总称,它们都分为若干“板式”。这些板式都是以一种曲调为基础发展变化出来的。西皮、二黄都有“原板”、“慢板”、“快三眼”、“散板”、“摇板”等板式,西皮还有“二六”、“流水”、“快板”。
3、西皮类、二黄类的同类各种板式之间,既有联系,又有不同。不同之处在于节拍的强弱、整散,节奏的疏密,速度的快慢,旋律的繁简等。这些板式既可独立成段,也可连接成套。不同的板式表达不同的感情。在唱念做打中,唱居首位。唱腔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京剧除西皮、二黄外,还有“四平调”、“南梆子”、“高拨子”等腔调。
京剧的腔调有哪些
西皮、二黄
“京剧的主要腔调是西皮、二黄,简称皮黄。西皮、二黄是两种腔 调的总称,它们通过板眼(节拍)等变化,又各自分出若干“板式”。”
唱腔分为哪几种?
戏曲中无论演唱的是曲牌还是板腔,都可以分为抒情性唱腔、叙事性唱腔和戏剧性唱腔。抒情性唱腔的特点是字少声多,旋律性强,长于抒发内在的感情;叙事性唱腔的特点为字多声少,朗诵性强,适用于叙述、对答的场合;戏剧性唱腔多为节拍自由的散板,节奏的伸缩有极大灵活性,因而长于表现激昂强烈的感情。这三类曲调的交替运用,构成了戏曲音乐变化多端的戏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