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世界头条:奋进的春天 | “一号产业”背后的徐州实力!“航母”领航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

本报记者 王正喜

在世界工程机械产业版图上,中国与欧美、日韩群雄竞逐。在“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徐州,以徐工为代表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剑指世界级,向着冲顶“珠峰”的目标奋力攀登。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徐州加快推动工程机械产业真正成为徐州的“一号产业”,加快壮大产业实力、提升产业层次、增强综合竞争力。

2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400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700吨级液压挖掘机、12吨级中国最大的大吨位装载机、百米级亚洲最高的高空消防车、第四代智能路面施工设备……徐工不断刷新的高度,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产生了颠覆式影响。


【资料图】

在“链主”企业徐工集团带动下,徐州大力拓展工程机械产业布局,带动上下游企业走出了一条“工程机械支柱性产业+十大战略新兴产业+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式创新发展的道路,打造了国内最齐全、最完备的工程机械综合产业链。

“航母”领航

产业集群全市开花

一年来,徐州新投产一批“一号产业”新基地。位于诚意大道的徐工港口机械高端智能化新基地占地约300亩,已正式启用,超大跨联合厂房时尚大气,技改搬迁设备已经正常生产,新进设备正在紧张调试。

位于徐州经开区高新路以东的特种起重机械新基地,占地约400亩,装配车间已建成投产,全球最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XCA2600及出口型越野轮胎式起重机已经开始在这里装配。新基地技改工程完成后,年可新增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2000余台。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军企业,徐工集团连续33年保持国内行业首位,连续两年位居全球行业前三。围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徐工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已经建成27家主机企业。新基地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助力徐州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

30多年快速发展,徐州除了徐工这个千亿级“航母”外,还拥有百亿企业1家、10亿至100亿企业8家、亿元以上企业33家,规上企业299家,形成“一超、一大、多强”的企业梯队。同时,带动全市设计、制造、维保、租赁等关联企业,从业人员16万余人。

工程机械是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产业,徐州经开区装备制造(工程机械)示范基地连续两年入选国家五星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形成了以徐工集团、卡特等龙头企业为引领,海伦哲、徐州巴特等高新技术企业为核心,世通重工、东岳机械等创新型中小企业为配套的产业集群。

在徐工集团带动下,徐州经开区工程起重机械、铲土运输机械、路面及压实机械、筑路及养护机械等9类主机及液压件等3类关键零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卡特彼勒徐州工厂,是行业排名全球第一的卡特彼勒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制造工厂。经过20余年的发展,该厂现已成为卡特彼勒在中国的旗舰制造工厂。卡特彼勒以徐州工厂为核心制造基地,也打造了强韧的供应链体系。

在“退二进三”的过程中,徐州工业园就承接了徐工集团支重轮、驱动轮、引导轮、托链轮和履带等“四轮一带”项目。2019年,又在贾汪高新区建设徐工配套产业园,已招引徐州东液液压机械、福事特液压、三五二五微型工程机械等7家企业进驻。

2021年4月,投资50亿元、占地1663亩的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智能制造新基地又落户贾汪区。这个新基地未来将成为徐工基础桩工机械、非开挖机械、煤矿机械、矿隧机械、资源钻采机械五大板块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助力徐工打造全球基础工程机械第一品牌。

高端零部件已经成为徐工全球产业“珠峰”登顶必须掌握的关键基础资源。2018年11月,徐工集团在沛县经济开发区开工建设高端零部件产业基地,打造国际一流、绿色制造的徐工大型精密制造工厂。该项目占地面积700亩,规划产能12万吨高端精密零部件,总投资15亿元。投资建设这一项目,旨在重点突破液压阀、电控箱等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是徐工完善产业价值链的一项战略举措。

近年来,邳州市紧紧依靠徐州“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地缘优势,巧借徐工跨越式发展的“东风”,以土山、碾庄、八义集等镇园区为基础,打造徐工邳州工程机械产业园。目前已经落户旋挖钻杆、卷扬总成、大型结构件等配套生产企业50余家,10余家入选徐工战略、优质供应商。

位于土山镇的徐州瑞欧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涉及旋挖钻机底盘车架和左右纵梁系列、旋挖钻机钻头、钻杆等。通过加大技术研发,企业不断推陈出新,订单不断。“我们公司生产的旋挖钻机底盘订单量达到了每月8台,掘进机由原来10套增至16套。每月20多套的订单量,月产值达200万至300万元。”徐州瑞欧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赵洪启表示。

“串珠成链”

同盟军聚力强链共成长

徐工集团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XCA2600,去年9月首吊成功,目前已经开始征战全国多个大型风电吊装现场。

“这是多方合作的成果,供应链融通助力企业不断精进,挑战前沿难题。”徐工重型零部件研究所所长胡小冬说,比如,在这个型号的全地面起重机上,直接影响主控性能的上车主控制阀和超起控制阀、下车的悬架控制阀等,由供应链企业徐工液压件有限公司、徐州圣邦机械有限公司等供货,发挥了关键作用。

“这些液压阀完全国产化,基本达到进口产品的水平,摆脱了‘卡脖子’隐患。”徐工重型零部件研究所液压室主任王守伟介绍,徐工和圣邦联合开发的十几种液压阀,用于实现起重机的变幅和伸缩等功能。

协同上下游,打造产业链联盟;国企拉民企,提升供应链韧性。徐工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徐工正持续整合、协同全产业链资源,不断“串珠成链”。践行“同盟军、共进退”理念,发挥“链主”企业龙头作用,徐工集团带动了徐州1000多家、全球4000多家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

得益于提升供应链融通力度等措施,徐工集团所在的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全国工程机械生产及服务企业最多、综合规模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研发基地。这与加快构建“整整协同”“整零协同”“零零协同”等多维供应链融通网络密切相关。

徐州经开区发改局副局长张源介绍,基于以徐工、卡特等为龙头,众多创新型中小企业为配套的产业集群,当地组建“龙头引领+配套协作+院校协同+用户支撑”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协同创新联合体,集聚行业优质创新平台,全生命周期收集产业链终端用户技术需求,形成网络化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

多家供应链企业负责人提及,与徐工合作的创新流程渐成“标配”:徐工提供设计原理,与配套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设计,制定合理工艺路线,完成样件制造后在徐工验证参数,再共同改进方案,直至满足要求。

携手政府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徐州经开区形成了包括通用技术、设计、工艺、生产过程、信息技术等八大领域的工程机械标准体系,纳入2500多条基础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促进了区域产业链内标准共享;同时,推动技术标准协同创新,吸纳外部技术,引领技术创新,特别是研制的25项再制造技术标准,填补了工程机械再制造领域技术标准的空白。

五年多来,徐工携手国内上游厂商共同开展研发攻关。目前300吨级以下机型产品通过技术升级,关键指标已达到全球第一,整机国产化率也由原来的71%提升到100%,所有零部件均为中国制造,彻底破除了“中国制造没有芯”的魔咒。

新的一年,徐州市委市政府将更大力度打造“一号产业”集群。着力完善产业支撑体系,营造最优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生态。构建高效协同发展机制,按照“一个混合专班+一个产业联盟+一批创新平台支撑+一套要素支撑体系”模式,全力以赴支持产业创新发展。认真研究谋划,将工程机械元素有机融入城市规划建设,持续擦亮“中国工程机械之都”金名片。

编辑:孟祥

标签: 工程机械 徐工集团 产业集群

热门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