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丰则农稳,农稳则国安。在今年徐州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9次提到“农业”,要求更加用力抓好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2022年徐州“三农”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2023年如何稳住农业基本盘,继续夯实“三农”“压舱石”?
(资料图)
近日,徐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和清晰的路径。
农业强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粮食产能关系着百姓的“口粮”和“饭碗”,耕地则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
数据显示,近年来徐州粮食总产量连续稳定在500万吨以上,根据耕种面积的变化略有浮动,总体呈上升趋势。
2022年,徐州分三次发放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种粮农户每亩增收40-50元。主粮作物保险受益面进一步提高,小麦承保499.2万亩,水稻承保177.5万亩,玉米承保279万亩,保险覆盖率80%以上。15.4万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全部纳入农业保险补贴政策范围。
高质高效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2022年,徐州农业总产值达到1361.2亿元、位居全省第二,农业增加值达到823.6亿元、增长4.2%,为全市经济稳增长作出了贡献。 农业绿色转型步伐加快: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到70.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农业绿色发展指数达到83.06、在130个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中位居第17位。去年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8%、超过省定目标,全市1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选第一批江苏省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典型基地(园区)名单。立足徐州农业发展基础和优势,徐州提出重点建设绿色蔬菜、优质稻麦、高效水果、规模生猪、生态肉禽五大主导产业。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特色创新产业集群产值达872.6亿元、增长4.3%。
特色产业集聚发展。绿色蔬菜产业链入选省级特色产业链推介名录,是全省10条省级特色产业链中唯一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链。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3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4个。
7家企业晋升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省级龙头企业90家、占全省10.4%,国家级龙头企业9家、占全省9.1%。
农业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乡村除了独具特色的外在美,还有发展中的美、奋进中的美,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
2022年,徐州以建设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示范带、五环路都市农业示范带为契机,统筹抓好特色田园乡村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建设全面铺开:新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3个、省级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村65个,铜山区获批创建首批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
环境整治扎实推进:深化拓展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内涵外延,新回收各类集体资源资产10万亩,完成省定13.4万座农村户厕新建改造任务,农村公厕自然村覆盖率达到95%,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新增省级绿美村庄90个,4个村庄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启动实施新一轮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专项行动,新改善农村住房2.6万户、总量位居全省第一。持续提升农村公路和村组道路建设水平,农村居民临近通达率超过95%。
基层党建稳步提质:启动实施党建强基提升工程,农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党组织组建率和党的工作覆盖率动态保持100%。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实现县镇村全覆盖,县级以上文明村占比达到71.6%。
农业富
稳就业促增收谋福祉“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保障农民的收益摆在突出位置,彰显人民立场。
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农民富是中心城市的本质要求。梳理近几年我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可以看到一条明显的上升曲线,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2022年徐州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210元、增长6.4%,其中农村低收入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万元、增长15%,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69:1。
2022年徐州启动实施“彭城新农人”培育工程,创新开展“亲近田园寻味乡趣”2022暑期乡村休闲体验游活动,吸引大专以上高学历人才下乡返乡7095人,带动农民就业创业5.8万人。
在广袤的彭城大地上,乡村振兴战略正全面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正加快建设,撸起袖子加油干,让未来的农村生活更值得期待、值得向往!
文字:王春莹
制图:赵鹏来
编辑:崔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