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婆卖瓜的王婆是男的。“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中的男主人公叫王坡,因为他平时说起话来絮絮叨叨又没完没了,做起事来又婆婆妈妈,久而久之,人们就送给他一个外号——王婆。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王婆(坡)的老家在西域(现新疆、甘肃一带),种瓜为生。那一带种的瓜叫胡瓜,就是现今的哈密瓜。那时,宋朝边境经常发生战乱,王婆为了避难,就迁到了开封的乡下,种起胡瓜来。但胡瓜的外表不太好看,中原的人都不认识这种瓜,所以尽管这胡瓜比普通的西瓜甜上十倍,还是没有人来买。
王婆(坡)很着急,向来往的行人一个劲地夸自己的瓜怎么好吃,并且把瓜剖开让大家尝。起初没有人敢吃,后来有个胆大的人尝了一口,只觉蜜一样地甜,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王婆的瓜摊生意兴隆,人来人往。
一天, 神宗皇帝出宫巡视,一时兴起来到集市上,只见那边挤满了人,便问左右:“何事喧闹?”左右回禀道:“启奏皇上,是个卖胡瓜的引来众人买瓜。”
皇上心想什么瓜这么招人,就走上前去观看,只见王婆正在连说带比划地夸自己的瓜好。见了皇上,他也不慌,还让皇上尝尝他的胡瓜。
皇上一尝果然甘美无比,连连称赞,便问他:“你这瓜既然这么好,为什么还要吆喝不停呢?”王婆说:“这瓜是西域品种,中原人不识,不叫就没有人买了。”
皇上听了感慨道:“做买卖还是当夸则夸,像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有何不好?”皇帝的金口一开,不多时,这句话就传遍了黄河南北,直至今天。
水浒传王婆人物形象
一、王婆的营生
《水浒传》中的武松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人物,让他名声大振的,不仅仅是打虎,也不是潘金莲,这个人物应该是王婆,没有王婆,就不会引出武松的精彩故事。
说到王婆,这也是《水浒传》中知名度比较高的一个人物。她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撮合整事的一个人,自己就声称“老身为头是做媒,又会做牙婆,也会抱腰,也会收小的,也会风情,也会做马泊六”,她那茶馆就是一个幌子,是“消息”的收集与散发的场所。
《水浒传》中她慧眼识人,知道西门庆是什么货色,也知道潘金莲是什么样的女人,也熟悉西门庆的人脉与财力,也知道潘金莲的背景与家庭,于是,撺掇西门庆与潘金莲成了姘头,当西门庆与潘金莲的奸情败露,被武大郎捉了奸,她又设计奸夫西门庆淫妇潘金莲下药害武大郎,引发了武松的荡气回肠的故事。
二、职业高手
看来这王婆不仅阴险更是狠毒,彻头彻尾是一个奸滑刁钻的人渣,《水浒传》已经生动地写出王婆的丑恶嘴脸。
话说那放浪公子西门庆无意中被潘金莲这个风骚娘们叉竿打中,这对心照不宣的狗男女眼神就过电了,但彼此不知道底,谁也不敢轻举妄动,花心的西门庆被这性感的小娘子勾得心痒,就来潘金莲隔壁的茶馆,并且十分频繁,这惯于拉皮条的王婆自然心知肚明,这哥们来茶馆的意图。
看西门庆那色狼般急不可耐,王婆很会吊胃口,不会让二人一下得手,而且还要整点景,从中捞到更大的油水。
这西门庆也晓得这王婆不是卖茶为主,是以拉皮条为主,这勾上潘金莲也只有王婆能够做到。
西门庆第一次走进王婆的茶馆,王婆就给西门庆准备了一款上佳的“茶”来了,含而不露的言语挑逗:“大官人却才唱得好个大肥喏。”是呢,这可是一块“肥肉”,来个明知故问,意在让西门庆的淫心更加膨胀难耐。
西门庆转了一圈,过了两个时辰又来,王婆暗暗笑了,真是一个色狼呀!便打趣地说:“大官人,吃个梅汤?”
这是双关语,“梅”是“媒”,你小子是找我来勾那小娘子,你急我不急。
这王婆心中有数,果然这西门庆晚上又来了,王婆不动声色地对他说:“大官人,吃个和合汤如何?”这和合就是媾合,还包含快意称心,猎获新欢,是在给他的淫欲点火,也就是让西门庆投“注”。
不知这西门庆如何煎过一夜,第二天一早就又来了,但王婆觉得火候还差一点,“浓浓的点两盏姜茶”,这姜茶辣中有热,喝了更加让西门庆迫不及待,这是明显给加了一把“火”,打发了西门庆。
西门庆“热”的不行,不一会就又返了回来,王婆觉得该出手了,就请西门庆吃这“宽煎叶儿茶”,意思有老娘在,什么样的女人都给你拿下。活脱脱一个职业“高手”,城府那是相当的深。
三、隔壁有王婆
写到这里,让人感叹,“隔壁王婆何其多”。想想世间,众多的男女苟合通奸之事常常伴随着王婆与马泊六之流的“牵线”。
或许人们不知道“马泊六”何意?这是宋元间在民间十分流行的一种“隐语”,大略是用“马”比喻妇女(如今东北还叫暗娼为“马子”。)玩女人上手了,就叫“入马”,而从中撮合之人习称为“马泊六”,也就是“穿针引线,拉拢撮合男女私情”,从中得到好处,因这事多是女人来撮合,也就被称之为“王婆”。
《水浒传》中撮合宋江与阎婆惜的也是叫王婆,当“宋江却信步走出县来,走不过二三十步,只听得背后有人叫声‘押司’,宋江转回头来看时,却是做媒的王婆,引着一个婆子……”这王婆知道宋江没有老婆,次日便上门给宋江提亲“怎当这婆子撮合山的嘴撺掇,宋江依允了。”
宋江纳了这风骚的阎婆惜,也给他埋下了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