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每日消息!江苏徐州:关爱“一老一小”,点亮“微心愿”温暖一座城

文/本报记者 张景良 图/本报记者 秦媛 统筹/陈强 策划/徐乐 王天依

12月上旬,由徐州报业传媒集团联合共青团徐州市委、徐州市慈善总会主办,共同推出爱心“1+2”点亮微心愿系列活动以来,在社会各界引起强大反响,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孤寡老人”送去“新年心愿礼包”和志愿服务。


【资料图】

“点亮微心愿 温暖一座城”。在这个寒冷的冬日,众多爱心人士和志愿者的大爱,温暖了困境家庭孩子的心,抚慰了孤寡老人的落寞,也给徐州这座城市增添了别样的魅力。

九旬老人捐出50副手套、20条围脖

“记者您好!我91岁的老母亲看到《都市晨报》刊登的爱心‘1+2’活动,她想把织好的50副儿童手套和20条围脖送给孩子们。”13日下午,徐州市民王先生拨通了爱心电话,表达了老母亲的心愿。

王先生的母亲叫马捷,利用空闲时间编织手套和围脖,送给特教学校的孩子、困难家庭的孩子和环卫工人们,这一善举她已坚持了10年。

10年前,马捷老人利用3年多的时间编织了近400副手套,都送给了徐州市特教学校的学生和需要的人。2017年,老人又编织了100副手套、24个围脖,通过《都市晨报》联系送给了徐州市云龙区特殊教育中心。2018年,老人看到《都市晨报》组织市民走进贵州凯里支教,就委托记者将编织的100多副手套送给山区的孩子们。2019年至今,老人每年都编织100副手套,委托心连心志愿者送给在寒风中坚持保洁工作的环卫工人。

“母亲年龄大了,平时也不怎么下楼,在家闲着没事,就想着编织手套、围脖。至少也能活动活动双手和大脑,可以延缓衰老。” 王先生说。

据介绍,马捷老人是《都市晨报》和《彭城晚报》的忠实读者。每天早上6点多起来,晚上9点30分睡觉,除了一天三餐和稍事休息、看报、看电视,其余大部分时间她都用在编织活上。

马捷老人十多年前做过双眼白内障手术,还有50多年的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但由于老人心态好,一点也看不出老态。马捷老人表示,只要手还能动,每年她都要织100副爱心手套,送给需要的人。

公益志愿者连续两年捐赠爱心礼包

徐州市善诚公益志愿者萧舒文女士,是一位右小腿以下截肢的残疾人,靠低保生活。然而,在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举行的爱心助学活动中,从2008年开始,每年都能看到萧舒文的身影,她留下的名字全是笔名“舒文”。从2008年到现在十余年没间断过一年,每年都是500元,是娘俩半个月的低保金。去年,萧舒文看到爱心“1+2”活动,就捐献了一个爱心礼包。今年活动启动后,她再次联系记者捐赠爱心礼包。

萧舒文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志愿者,她做这些不是为了留名,更不是为了出名,仅仅是因为当年自己的大学梦因为意外事故终生无法圆,看着这些困境家庭学子品学兼优,却拿不出学费她很是心疼,但自己能力有限,捐出500元也算是替自己圆梦了。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对自己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自己也有了很多收获。”萧舒文说,通过走访活动,了解到孩子们对梦想的渴望,相信梦想,执着追求;通过献血屋宣传活动,学习到了献血的相关知识,知道了义务献血的积极意义;通过爱心捐赠衣物活动,认识到了社会有爱更和谐,人间有情更温暖;通过与困境孩子的交流,发觉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

“一次次的志愿活动让我收获了很多,不仅仅获取了知识,更收获了真情,知道了爱的伟大和正义的魅力!我将一如既往地参加志愿活动。”萧舒文说,人们到底为什么要争做志愿者?这是一个应该引发更多人来思考的问题。志愿者精神是人们的生活状态达到一定境界后,一种人性最质朴的回归。“我们应该把这种每个人心里最美的一面,更多更好地提炼、升华。”

编辑:孟祥

标签: 都市晨报 特教学校 江苏徐州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