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上月末,江苏省科技厅发布新一轮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行动入库企业名单,徐州市有7家企业入选。这些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尝到了哪些“甜头”?如何突破科技创新的“堵点”?又是如何在科技创新的路上寻找“捷径”?今天,我们走进其中几家企业,一起来了解企业科技创新的历程,为更多的企业提供可借鉴的徐州做法。
(资料图)
徐州重型机械
从跟跑到领跑创新托举全球第一
最近,你被徐工刷屏了么?
那是11月14日,在三峡新能源山东昌邑柳疃50兆瓦风电项目现场,醒目的徐工黄轻挥吊臂,将巨大的风电机叶片送入风电塔的怀抱。
这一传播全球的画面里,最闪耀的主角就是徐工XCA2600全地面起重机。该起重机起重量可达2600吨,特别是在160米起吊高度下,可实现173吨的极限吊重,再次刷新了全球全地面起重机最高最大吊重的世界纪录。
“全球第一吊”是一个缩影
2010年,徐州重型机械就推出了比肩国际水平的起重量达1200吨的全球最大起重机。此后的每一次进阶,都是为了超越自己。全地面起重机产品从当年的1200吨,发展到1600吨,再到今年推出的2600吨,累计有5款起重机产品创下“全球第一吊”的纪录。
穿过新疆漫漫戈壁,越过内蒙古茫茫草原,爬过陕西起伏丘陵,行程万里,步履不停。攀登之路上既要有一以贯之的梦想,也要有开拓创新的勇气。
起重吨位提高了一个新的难题摆在面前,如何将风电臂直接安装于起重机直接合体转场以提高效率?
从一遍遍假设、否定到一遍遍探索、计算,徐工人以只争朝夕的雄心攻克了风电臂自翻转技术。
这是全球首次实现风电臂免拆装转运,平均每个风场可以提前3个月完工,该技术也因此获得了第22届 “中国专利金奖”。
目前,徐工起重机拥有有效专利2066件、欧美PCT专利59件,质量和数量在行业内遥遥领先,并成功推出了零部件100%国产化系列起重机,拉动基础零部件等领域产业转型升级,徐工代表中国起重机械,成功登顶全球第一。
创新开路,徐工人将继续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深入研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的高端工程机械产品,全速奔赴“全面建设现代化世界一流企业”的伟大征途。
徐工基础
市场缺什么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单轨吊机车实现矿井辅助运输机械化;港珠澳大桥桩基础施工;水平定向钻机两穿黄河创纪录;黑山共和国掘进机施工隧道贯通;双轮铣槽机成槽精度千分之一......
成立于2010年的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在一项项超级工程中,一点点解决着工程中的问题,回应了市场的需要。
成立之初,主要产品年收入仅5.3亿元,而今年的年收入预计超过100亿元。主要产品从桩工、非开挖机械两大板块,拓展到如今的桩工、非开挖、煤矿、矿隧、资源钻采五大板块200余个产品型号。
短短12年,徐工基础飞速发展,有何奥秘?
答案还是创新。
徐工基础的创新有自己的诀窍,走的是差异化经营策略,市场缺什么、要什么,徐工基础就做什么。
以市场为驱动进行逆向研发,捕捉市场需求,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快速开发个性化产品,并同时完成市场培育。
把新产品的市场开发提到研发设计之前,是一种流程再造。突破了传统串行工程和并行工程的流程限制,对研发挑战之大不难想象。
此前徐州东三环高架快速路工程施工,非大型旋挖钻机不可,国内没有产品胜任。徐工基础获悉后当机立断,决定自主研发40吨米以上的大吨位旋挖钻机。最终,克服国外技术封锁等多重困难,研发团队经过60多个日日夜夜的摸索,成功研发出XR460D,成为当时亚洲最大吨位自制底盘旋挖钻机。
曾有用户提出定制两台大吨位旋挖钻机,技术含量超出传统桩工机械行业现实。徐工基础接下这个订单后,公司研发人员全力投入,半年后完成了产品的设计及生产,成孔深度和孔径达到了当时水平的最高值,成为同类机型的“老大”......
众多的重大工程项目带动了重大工程装备创新,重大装备创新进一步支撑重大工程建设。
徐工基础将不断加快产品技术创新,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找准市场的真正需求。
恩华+万邦
猛攻创新药剑指百亿级
“上海研究院创新药项目进展如何 ?”“徐州研究中心进展顺利吗?”“北京研究院有什么可以分享?”
在位于龙湖西路的恩华科技大厦里,这样的线上研发调度会隔几天就要进行一次。
击鼓催征、时不我待。
与这种紧张有序的研发氛围相对应的是一连串激动人心的消息:今年4月,盐酸咪达唑仑口服液获批上市;5月,原料药非诺贝特通过日本PMDA认证;8月,奥氮平片2个规格获批;8月,咪达唑仑注射液10ml:50mg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10月,氟马西尼注射液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专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发和生产的上市企业,恩华药业的创新雄心显然不仅于此。
据恩华药业2022年上半年报及三季度报,恩华药业坚持创仿分设、创仿并重战略,不断加大研发投入。
今年上半年,恩华药业营收20.01亿元,同比增长7.30%;今年前三季度营收31.2 亿元,同比增长7.9%,业绩增长提速,即将迎来创新药周期。
2022年上半年,恩华药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超30%,接近2020年全年水平。
公司在研项目70余项,其中,16个一致性评价项目、仿制药重点在研项目38个、在研创新药项目20多个。
创新药奥赛利定富马酸盐(TRV-130)已处于NDA审核阶段,预计年底获批或明年初获批上市,另有多个创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今年10月19日,恩华药业盘中最高价20.88元,股价创历史新高。此后,恩华药业总市值持续多个交易日站稳200亿元大关,截至11月16日收盘,恩华药业总市值为202.93亿元。
自2018年国家医保局组织开展药品集中采购以来,常用药物几乎全被国采、联盟采、省采,价格也是上下联动。
药品集采挤掉了仿制药的价格“水份”,药企必须依赖创新才能不断走得更稳更远。
面对挑战万邦医药近两年的研发投入稳定在7亿元以上,这需要勇气,也是必须坚持的战略定力。
目前,万邦医药拥有约300人的专职研发队伍,其中52%以上为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员;年均申请国家专利50余项,每年有数个新产品上市;在研项目80余项,其中创新药品种15个、生物类似药品种十余个......
万邦医药建有国内一流的原核和真核细胞基因工程药物研发和生产基地,重组人胰岛素及类似物、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等重组蛋白药物的研发国内领先;通过参股,在美国的旧金山建立了小分子创新药研发实验室;在小分子高难度仿制药方面亦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021年,万邦医药主营业务收入69亿元,取得了连续40年正增长、连续40年盈利的良好业绩。
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故事带来可供借鉴的徐州做法,一段段科技创新的历程彰显一往无前的企业雄心。
文字:甘晓妹 季芳
编辑:哈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