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从“心”出发 向新而生

本报记者 吴悠

“做得很好,再坚持一下”“加油,一定要相信自己”……走进位于徐医附院东院的康复医学科,康复大厅里不时传来加油打气声,医护人员正一对一指导患者进行各种康复训练。

康复医学科的前身为理疗科,1996年正式更名。经过26年的风雨洗礼,目前学科技术全面、治疗手段多样、设备先进齐全,成为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资料图片)

“让康复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走出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伤痛,实现生活自理和心理健康,我们一直在努力。”徐医附院康复医学科主任项洁这样说。

步伐稳健 筑牢发展基石

“近5年来,在徐医附院‘1234’高质量转型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康复医疗科瞄准技术领先、科技创新,不断发力。”项洁说,在床位数减少的情况下,科室把目标定位在解决疑难问题、打造技术高地上,也获得了很多荣誉。2017年通过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评审;2018年通过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评审;2021年通过国家级临床药物试验基地审核;2021年在艾力彼全国地市级医院竞争力专科排行榜中,位居康复医学科第一位。

如今的徐医附院康复医学科开放住院病床60余张,治疗室面积1000多平方米,设有病房治疗部、门诊治疗部两部分,配备有功能评定室、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等。

康复医学科是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康复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康复质控副主委单位、江苏省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副会长单位,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等。

技术精进 铸造康复品牌

“感谢你们,我终于能感受到食物的美味了!”随访时,曾在徐医附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林先生高兴地说。

患有脑干梗死的林先生,虽然通过治疗及时保住了生命,却留下了吞咽障碍后遗症,只能通过鼻饲管进食流质食物,让他痛苦不堪。

项洁带领团队对林先生进行了系统临床评估和吞咽造影检查,开展了个性化的康复方案,采用留置球囊扩张技术,再配合每天的吞咽基础训练和电刺激,治疗一周后,林先生终于可以自己进食。

“抢救是让人活下来,而康复是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功能障碍,预防并发症,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项洁说,“康复医学科的定位是提高功能,而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康复治疗,帮助病人回归家庭和社会。”

目前,徐医附院康复医学科医疗技术全面、治疗手段多样、设备先进齐全,设有神经康复、心脏康复、肌骨康复、重症康复、产后康复、中医康复等专科,几乎涵盖了院内所有科室相关疾病的康复治疗。

近年来,徐医附院康复医学科还开展了吞咽造影评估VFSS、环咽肌失弛缓的留置导管扩张治疗、痉挛的肉毒毒素注射等一系列新技术,以优质的康复治疗服务、规范化康复治疗流程、人性化的康复治疗环境,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

真诚服务 惠及每位患者

康复工作繁琐而又细致,要求医护人员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恒心。徐医附院康复医学科在提高医疗技术的同时,不忘增强人文关怀,切实做到康复医患零距离,康复沟通零障碍。“人文关怀,是所有人的需求,更是康复病患者的渴望。”项洁说。

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徐医附院康复医学科一直坚持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目前,该科有专业人员73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34人,合理的人才梯队建设和培养,打造了科室的中坚力量,推动康复事业进一步发展。

为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徐医附院康复医学科在科研方面竭尽所能、潜心研究,近年来,获批国家级课题1项、市厅级课题3项;获江苏省级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1项、徐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1项、发明专利2项、新型实用专利6项;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其中SCI及中华系列文章20余篇。

在临床及科研工作基础上,康复医学科承担了徐州医科大学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任务,每年课时量达1881课时,是徐州医科大学康复治疗专业硕士点负责人单位,已培养研究生30余人。

一次次“奇迹”的发生绝非偶然,而是徐医附院康复医学科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面对的不仅是一位位患者,更承载着一个个家庭的幸福。” 项洁表示,接下来,徐医附院康复医学科将继续提高康复医疗整体水平,不断优化诊疗服务,并将康复服务延伸到社区家庭,让康复真正惠及每一位功能障碍者。

标签: 康复医学科 徐医附院 人文关怀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