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留存民间记忆 传承地方文化

本报记者 张瑾 实习生 于阅章


(相关资料图)

7月5日是第六届淮海书展暨第十三届江苏书展徐州分展场的最后一天。位于泰山脚下的徐州市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内,数十位徐州作家聚集一堂,参加市图书馆首届图书集体捐赠仪式。

这是市图书馆提升改造工程竣工之后第一次开放此厅。厅前的桌案上,展示着捐赠者们送来的个人回忆录、诗集、文集、家谱等,皆是散落民间的珍贵记忆。市图书馆将设专架、专区予以收藏陈列,供读者、学者研究。

保护文脉常态化征集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是反映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及各项事业发展情况、彰显本地特色的文献资源,是对该地区进行了解和研究的重要依据,具有存史、资政和开展乡情教育的重要作用。

徐州市图书馆馆长闫云飞介绍,市图书馆收藏有大量包括古籍、民国文献和现代出版物在内的地方文献,并建有地方文献专区,近期完成了38种地方古籍、1.5万版徐州旧报纸的数字化工作,建成了馆藏古籍、民国文献资源库、馆藏地方报纸资源库。近年来,市图书馆与市史志办、社会团体市谱牒文化研究会等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征集所出版的相关书刊,建立了地方文献征集常态化机制。

活化乡土文化,才能守住中华文明根脉,留住乡愁记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闫云飞感谢各位爱心人士的义举,并希望未来有更多人参与到地方文献建设中来。

传承发展书香中提升文化自信

当天的捐书者中最年长的是年逾90岁的徐州文史研究者李鸿民。此次他捐赠的《李鸿民文选》上月刚刚付梓,全书包括《黄楼忆语》《平心说项》《高怀厚望》《嘤鸣友声》四卷,收录了历年撰写的徐州文史研究、文化见闻等。活动中,李鸿民回顾了与徐州乡贤、书法家冯亦吾的交往,并题写冯亦吾诗《拥书》送给市图书馆:“饥为饭菜渴为茶,冬作棉毛夏作麻。更似居室能庇蔽,无分昼夜不离它。”

常年到市图书馆查阅古籍的八旬老人王大勤撰写结集了《岁月留痕》《徐州往事拾零》等多部文集,他听说图书馆的捐赠活动后,冒雨将图书提前送达。

“在捐书过程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市图书馆副馆长王仁同介绍,“李国耀老人捐赠了康熙本《画禅室随笔》、同治本《端石拟》等古籍,张尔和先生捐赠了1939年版《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目前已收到捐赠书籍70余种200多册,图书馆一定会珍惜大家的馈赠,展好、用好这些书。”

标签: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