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碳酸锂期货、期权合约及相关规则,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资料图片)
接下来,在得到监管层批复,并确定上市日期、发布挂牌基准价等必要流程后,碳酸锂期货也将正式挂牌交易。
届时,国内锂盐市场将新增一个重要的价格参考。比如已经上市的铜期货,便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定价基准价格,生产企业、贸易商在内的产业链投资者每天都需要关注伦铜、沪铜期货的波动。
同时,碳酸锂期货也将与现货、远期、期权等产品,共同组成国内锂盐市场完整的价格体系。
不过,期货品种的成熟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短则三年,长则五到十年。上述特点下,碳酸锂期货未来对锂盐定价体系的改变,也可能会是一个润物无声的过程。
合约设计贴近产业
芝商所此前上市的期货是氢氧化锂,交割方式采用现金交割。
未来将于广期所上市的碳酸锂期货则不同。从本周公布的征求意见稿来看,其交易标的为碳酸锂,同时采用实物交割,基准交割品为电池级碳酸锂。
正是因为上述合约细节上的不同,国内碳酸锂的发展预期可能会好于海外的氢氧化锂期货。
先说为何会选择碳酸锂作为交易标的?
与海外不同,国内锂盐市场最主要的消费品种就是碳酸锂,而非氢氧化锂,碳酸锂整体产量也要大于氢氧化锂。
兼具上述两类产能的生产企业中,也存在不少氢氧化锂产品以海外客户销售为主的案例。
采用实物交割的方式,则为国内锂盐期货、现货市场之间搭建了桥梁,有助于两个市场价格之间的联通。
在上述交割机制的引领之下,等到期货进入交割环节时,与现货价格之间的价差理论上也会无限接近。
换言之,国内碳酸锂期货合约的设计,本身也更为贴近实体产业。未来,随着该品种的上市,也有望复制其他有色金属期货的成功。
“价格发现功能,提高了有色金属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以及国内有色金属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比如铜期货价格已经成为我国铜产业链现货贸易的定价基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陈学森此前曾表示。
当然,想到达成上述类似效果,至少需要碳酸锂期货满足多个条件,其中最基础和重要的就是公允价格的形成。
而公允价格的形成,则需要包括贸易商、上游锂盐厂、下游材料和电池企业,以及专业投资机构在内等各方投资者的广泛参与,通过期货市场最终交易来发现。
这与推动国内期货市场对外开发的逻辑相类似,只有让外资进来参与交易,形成的价格才会被交易者所认可。
不过,从已有商品期货来看,一个新品种的成熟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比如行业内影响巨大的沪铜期货早在1993年就已上市,相对“年轻”、认可度较高的螺纹钢期货上市距今也已经超过13年。
此外,新品种上市初期,产业链内部多会保持观望态度。
比如观察其合约交投活跃度、价格合理性、交割流程是否顺畅等,相关企业本身也存在一个学习、尝试,再到熟练运用的过程。
补齐价格体系“拼图”
一个成熟的大宗商品,其价格体系需要有现货、远期、期货和期权等产品构成,从多个维度来反应市场供需和价格预期。
包括碳酸锂在内的锂盐市场,近几年虽然受到汽车、储能等新增需求的带动,行业规模、市场容量快速增加。
但是,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考虑到未来需求增速情况,目前锂盐仍然处于从小品种到大品种的过渡阶段。”
正是因为上述特定的发展阶段,以及此前期货、期权产品的缺失,国内锂盐市场的价格体系并不完善。
本轮景气周期中,碳酸锂也表现出了非常不稳定的运行特点,波动幅度远大于其他有色金属。
仅以今年前5月走势为例,国内碳酸锂先从每吨50万元跌到17万元,后又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再次翻倍上涨至30万元左右。
“在大宗商品市场,碳酸锂近两年的巨幅波动并不多见。”一位期货公司有色研究员近期与记者交流时也指出。
究其原因,缺少远期价格指引、预期管理,也是导致锂价巨幅波动的原因之一。
此前,行业内较为关注无锡中联金平台上市的碳酸锂远期合约,但是考虑到参与群体覆盖度、交易规范程度,其本身并不具备价格发现、预期指引功能。
本报此前有报道指出,“按照市场类型划分,便包括了报价机构统计的市场均价,以及贸易环节实际成交的散单价格,后者虽然单笔成交规模普遍较小,却是最能反映市场细微变化的价格样本,近两年其价格走势多领先于前者。”
以报价机构为例,综合各家上市公司给出的参考标准,国内机构便包括亚洲金属网、上海有色网,国外机构则包括Fastmarkets等价格样本。
各家锂盐上市公司的定价依据也存在一定差异,此前市场上也没有统一、公开的权威价格。
碳酸锂期货的上市,则有望填补这一缺口,同时不同期限合约竞价所形成的长期价格曲线,也可以为锂行业各方参与者提供一定预期管理。
就比如按照当前市场来看,预计碳酸锂期货上市后,其合约价格便很可能会出现“近月强、远月弱”的格局,不同合约时间也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价格差异。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