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热门:厉行节约从我做起 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资料图】

市场监管总局5月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3月份启动的全国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的最新进展情况。截至目前,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检查餐饮服务经营者200.8万家,整改餐饮浪费问题2.7万余个,办理行政处罚案件8986件。同时,通过制定一系列国家标准,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行动中发挥支撑和规范作用。(5月7日中国青年网)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自古以来,敬天惜粮、勤俭节约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物质丰富的今天,对于普通中国民众来说,吃得好已不再是什么难事。然而,随着物质生活逐渐富裕,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出现了餐饮浪费现象。我国人口多、基数大,每人浪费一点,就是惊人的量,必然对我国粮食生产带来较大压力。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该数字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陆续出台相关文件措施,如反食品浪费法、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开展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通过立标准、建制度,强监管、严执法,广宣传、重引导等,多措并举制止“舌尖上的浪费”,在社会营造了反食品浪费的良好氛围。

纠治和遏制浪费现象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必要举措。虽然“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但在一些地方,不少餐饮浪费现象仍然令人痛心,爱面子、讲排场的过度消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头,是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另一头,是粮食安全面临多重压力。看国际,受疫情、地缘政治等因素冲击,国际粮食市场不稳定性增加,饥饿人口急剧上。看国内,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国用全球不到10%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近20%的人口,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但从中长期看,粮食安全的长期态势是“紧平衡”,粮食生产面临成本攀升、资源约束、刚性需求大等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粮食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浪费粮食表面上看是个人行为,但却可能产生全局性的危害。

事实上,纠治和遏制浪费现象是世界各国通行做法。在国际上,一些国家已经将“餐桌浪费”上升到浪费社会公共资源的高度进行立法限制,剩菜超出规定分量时,消费者会被罚款,对浪费行为不予提醒的餐馆也会受到处罚。比如,在德国,无论自助餐还是点餐,都不能浪费,一旦发现有人浪费,任何见证人都可向相关机构举报,工作人员会立即赶到,按规定罚款。比如,在新加坡,法律规定,“在餐馆浪费食物,需加倍付费。”顾客到饭店吃饭,服务员会劝止客人点超过食量的饭菜。如果执意点了过多饭菜并弃于餐桌,就将被加倍收费。新加坡绿色环境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新加坡执行此规定以后,食品浪费率一年内就下降了6%。再比如,韩国政府推行餐桌节约计划,不但限制就餐者浪费,还将管理对象瞄准餐馆,如果餐馆向顾客提供把饭菜吃光的标准菜单,并实现餐桌无浪费现象,就可享受减税或减收30%水费等优惠。

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餐饮浪费,已成为当前社会一大危害,既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又破坏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综合起来看,餐饮浪费现象,既有物质生活日渐丰富而忽视了粮食节约的因素,还有监测评估体系不够完善、违法行为处置不易到位、宣传引导不够深入等原因。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各地各部门还需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宣传教育等手段,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实抓细,实现从观念到行为的重塑,不断厚植全民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良好社会风气。(徐江)

编辑:孟祥

标签: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