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小凡 通讯员 王冉冉
广袤田野上,农技专家把脉问诊、察土送技,农人们清沟理渠、备种补肥;纵横阡陌间,农机突突地“醒土”,无人机嗡嗡地“撒雾”,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正酣……连日来,从“粮仓”到田间,钟吾大地沃野良田生机勃勃,人们在田野上辛勤耕耘,一个个生动场面汇成一首农业的“奋进曲”。
犁地耙田,打药施肥,育秧插秧……这几天,在新沂市瓦窑镇的农田里,活跃着一支“志愿红”党员服务队伍,他们躬着身子、卷起衣袖,手把手指导农户种植大豆、玉米,耕作正由南向北、自西向东次第推进。
(资料图)
种植户吴指挥告诉记者:“十分感谢农技专家到我们村开展技术指导。今年,我种了300亩地,有了他们的指导,我们增收增产的信心更足了。”
位于新沂市东部阿湖镇的甘薯种植基地,覆过地膜的甘薯地垄在田间地头铺展开来,村民们穿梭其中,正在破膜、插苗,动作轻柔又麻利。
种植大户张海龙说:“我们现在种植甘薯的面积有800余亩,用工人数在30人左右,一天一个人平均插1亩左右,预计5月10日之前全部栽完。”
做足“种”的文章,持续开展耕地撂荒及“非粮化”整治,也是新沂“布新局”的“重头戏”。近年来,新沂市通过开展土地集中平整,小地放大、小田变大田,水渠、道路与田地串联起来,昔日“沉睡”的土地再次焕发新的活力。
位于瓦窑镇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便是今年新建的蔬菜大棚,种植面积可达6000亩。当前,农业产业园发展如火如荼,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还带动周边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撂荒地真正变成了“致富田”。
种植大户房广东一边忙着采摘一边说:“4月份以来,我们的蔬菜大丰收,像四季梅、豆角,每亩产量达到1.5吨以上,主要是往上海、苏州等地区销售,现在供不应求,每天能摘接近2000斤。”
不仅如此,马陵山镇广玉村还将普通的小茄子送上了全产业链发展的“生产线”,依托产业优势,不仅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也打响了新沂农业的“特色品牌”。
广玉村党支部副书记王伟告诉记者:“借助农业发展的东风,我们村不仅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也让老百姓鼓足了‘钱袋子’。目前,我们村周边有200余户种植户,带动了1000多名村民就业,形成了农业特色产业集群。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农业+采摘’的发展路径,全力打造集高效日光温室种植与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
如今,行走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们抢农时、忙生产的身影。据农业部门统计,2023年,新沂全市计划完成蔬菜复种面积80多万亩,年产西红柿、黄瓜、茄子等各种蔬菜200多万吨。
扎紧“粮袋子”,拎好“菜篮子”。新沂市将始终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全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擦亮新沂特色农产品的“金字招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