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朱睿
七年前,20克沛县河口镇的牛蒡种子跟随神舟十一号飞船“遨游”太空,如今它们怎么样了?它们是如何完成自己造福一方的使命的呢?3月14日,记者来到位于徐州沛县河口镇丁溜村的“航天牛蒡育种基地”,正值河口镇2万亩牛蒡返青季,一畦畦牛蒡盖着整齐的膜布,村民们在地头穿梭,掀膜除草,正在进行春季田间管理。
航天牛蒡育种基地
“我种牛蒡20多年了,它们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样。”丁溜村村民丁峰介绍说,9月底播种完成,11月盖膜,到今年6月,牛蒡就能收获了。
相较20年前,如今的牛蒡种植,机械化水平已经很高。“牛蒡开沟机打沟,把设定好‘间距’的袋装种子用机械轱辘‘推’进地里,就可以等着牛蒡生根发芽。”河口镇农业农村办公室高级农艺师李金华告诉我们,就连装种子的袋子,也是可以直接被土壤分解的,牛蒡收割也实现了机械化。“科技种植,才能配得上咱们‘上过天’的种子嘛!”李金华笑着说。
当年的20克“航天种子”,如今的2万亩种植面积,牛蒡已成为河口镇农业支柱产业。
牛蒡文化展览馆
牛蒡酥、牛蒡茶、牛蒡酱……在河口镇牛蒡文化展览馆,各式各样的深加工产品展示着产业链延伸的能力和信心。“我们正围绕牛蒡产业扩规模、延链条、树品牌,积极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路径。”李金华介绍说,目前,河口镇共有牛蒡加工企业20余家,全镇年加工生产牛蒡3万吨。“系列产品远销日本、美国、韩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牛蒡不仅在太空,也在陆地实现了‘环球旅行’。”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是关键一环。“下一步,我们将以建设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为抓手,聚焦产业振兴,全力打造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高地。”徐州市沛县河口镇党委书记孔涛表示,河口镇正不断鼓励企业积极研发新产品,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让牛蒡越来越“牛”,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棒”。
编辑:李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