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天天快看点丨百姓“村晚”送上年味大餐

煎饼技艺大赛。
徐州琴书《汴塘煎饼》。本报记者 刘冰 摄

本报记者 杨波 张雷


(相关资料图)

“别紧张、稳住,调好火候。”在工作人员的提醒下,参赛选手谷婷婷迅速调整好状态,一边匀速转动鏊子,一边快速地倒入面糊子、用推子摊开……不一会儿,金黄飘香的煎饼就制作好了。1月15日是农历腊月廿四,当天下午,贾汪区第二届煎饼技艺大赛和百姓“村晚”在汴塘镇孟省村接力上演,为当地百姓送上了一份年味浓浓的大餐。

煎饼大赛拼出特色产业“加速度”

“重在参与,但也想看看自己的技术处在什么水平。”参赛选手张玲说。当天,来自汴塘镇17个行政村以及茱萸山街道、塔山镇、大吴街道办事处、紫庄镇等地共79位烙煎饼能手在孟省村汴塘煎饼非遗体验馆一决高下。活动邀请了在徐高校的烹饪教授以及中国烹饪大师等组成专家评委,另有媒体评委、大众评委进行打分投票,最终以综合得分最高者获胜。

汴塘煎饼历史悠久,远近闻名。从驴拉石磨磨出面糊到通过标准化车间生产出煎饼礼盒,利用“短视频+电商”形式进行销售,汴塘煎饼走出家门,走向全国。由薄薄的一张煎饼,变成了一条产业链。

产业兴旺,技能先行。“纯手工摊制是我们坚守的‘乡愁’记忆,也是汴塘煎饼差异化运营和产业安身立命之本。”孟省村党支部书记周亮认为,煎饼技艺大赛是引导从业者提升技能,助力产业提速发展的有效手段。

今年35岁的谷婷婷来自汴塘镇凤楼村,3分钟之内烙出8张煎饼,娴熟的技术给媒体评委留下了深刻印象,“烙煎饼有8年了,平时主要线下订单销售,咱就是靠这个手艺吃饭的,所以每个细节都要研究。”

“参赛选手整体技术都不错,群众的参与性也很高。能够吸引这么多人来参赛观看,说明真正激发了群众投身煎饼产业的内生动力。”对于活动盛况,大赛评委、中国烹饪大师王献立竖起了大拇指。

2022年7月,孟省村标准化煎饼生产厂房、汴塘煎饼展销中心和汴塘煎饼非遗体验馆相继投入使用。同年8月底,贾汪汴塘煎饼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品尝’到‘体验’,真正让汴塘煎饼走上了品牌化、标准化、市场化运营之路。”汴塘镇党委书记姜华表示,“煎饼技艺大赛的举行,进一步扩大了汴塘煎饼的影响力和市场知名度。下一步,我们将带动更多的村建设煎饼坊,发展煎饼产业,真正把汴塘煎饼做大做强,做成富民强村的特色产业。”

百姓“村晚”尽展乡土文化新风尚

当天下午5点,汴塘煎饼非遗体验馆的热闹逐渐散去,不远处传来阵阵音乐声。作为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的孟省村百姓“村晚”即将在该村文化广场上演。

据了解,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已连续举办多年,贾汪百姓“村晚”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演出的节目既有喜庆祥和的年味儿,又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曾多次入选全国“村晚”示范展示。

记者在现场看到,演出尚未开始,座位就已经坐满观众。高轩、高亚茹两位小朋友头戴兔耳朵闪光发箍,正开心地等待演出开始,“我妈妈高长云是煎饼大赛二等奖获得者,一会要上台领奖。”说起这场“村晚”,两人一脸期待。

晚上6点,演出以《灯火里的中国》舞蹈开场。快板《二十大精神来宣传》用通俗的语言、明快的节奏、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党员干部和村民在快板说唱声中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整场节目内容丰富,亮点十足,为村民呈现一道文化盛宴。

徐州琴书和汴塘煎饼跨界结合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当晚,一曲《汴塘煎饼》将国家级非遗和徐州市非遗结合在一起,成为当天演出的亮点之一。“今天不把别的唱,把汴塘煎饼谈一谈,传统制作杂粮面,厚薄均匀鏊子上摊……”极具地方特色的徐州琴书,悠扬地述说着汴塘煎饼的发展。负责该节目排练的徐州市彭韵徐州琴书研究院院长丁培鑫表示:“主创人员进行了多次采风,这个节目也是以‘大非遗’带‘小非遗’,进一步扩大汴塘煎饼的知名度。”

“盛满乡情的‘村晚’,促进了乡风文明,也逐渐成为乡村新年俗。”周亮表示。经过几年的培育发展,贾汪百姓“村晚”由最初乡村群众自娱自乐的演出,逐渐发展成为群众文艺创作表演、民间特色文化展示推广、乡村好物美景推荐分享等综合性节庆活动。“ ‘村晚’这个舞台虽小,却蕴含着振兴乡村文化的巨大能量。”贾汪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陈梅表示,将进一步丰富春节期间群众文化活动,促进乡村文化繁荣,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标签: 徐州琴书 参赛选手

热门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