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交通强国海事建设,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发展,全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海事局践行“服务‘双区’建设,海事要先行”。近日,《工人日报》记者实地走访深圳,了解“双区”建设中的海事力量。
“深中卫士”保障枢纽施工
“今日进场总人次50,今日出场总人次11,当前在场人数39。”10月24日,在深圳至中山跨海通道施工项目(以下简称深中通道)西人工岛沉管隧道现场,施工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为了保证安全,每位施工人员的进出都会由人脸识别系统逐一记录下来。
深中通道项目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世界级“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集群工程,是连接广东自贸区三大片区、沟通珠三角城市群、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交通纽带。
深圳辖区的深中通道施工水域水文复杂、施工船舶众多,周边高速客船、油船、货运船舶往来频繁。高密度的施工船舶和辖区复杂的通航环境给海事保障带来了较大难度。深圳海事局抽调精干力量组建“深中卫士”先锋队,保障深中通道建设安全。
“我们建立‘一标段一档案、一船舶一档案’工作制度,在每一次沉管安放时都会提前制定专门的工作方案,安放时出动海事船艇对施工水域周边进行安全警戒工作,提供24小时不间断安全保障。”深圳宝安海事局副局长许广岩向记者介绍说。
“放管服”改革降低企业成本
“以前到市海事局办理业务,往返需要近3个小时,船厂安排了两名员工专门负责办理危险品申报、船员相关业务,现在只需要5分钟,一些业务船长就可以带着船员直接办了。”10月24日下午,在深圳南山海事局政务自助服务站,深圳友联船厂港作拖轮船长张伍喜带着船员周欢欢办理船上见习申请。
张伍喜说,对于经常在海上的人来说,只能在靠泊时办理手续,如果船舶晚上靠泊,他们就要专门留出一天时间办理手续。现在7×24小时的海事政务自助服务站为他们节省了时间,也节省了成本。
深圳南山海事局持续开展海事业务“放管服”改革,不断探索创新监管服务方式,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今年8月,我们针对9个政务事项推出了13项政务改革举措,实现了月均400余单业务极简审批。有效化解了企业和群众办事多次往返跑、认证繁杂难、证明材料多等难点堵点问题。”南山海事局政务中心主任李娟介绍说。
智慧海事服务海上执法
带上VR眼镜后,一艘集装箱船的驾驶台便呈现在眼前。由南山海事局长志创新团队自主研发的海事系统内首个虚拟现实类的信息化项目“港口国监督检查与培训与模拟系统”(以下简称模拟器)让人感到犹如置身于航船之上。
“模拟器可以模拟现实场景、再现真实案例,通过模拟器设置现实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对学员进行培训考核,有效解决了船员培训实操成本高等问题。”南山海事局妈湾海巡执法大队队长、长志创新团队负责人宫福忠介绍,2020年利用模拟器开展船员培训5446人次,按2万元每人次计算,帮助辖区企业节省培训资金近1.1亿元。
南山海事局“深海女子开箱队”研发的海事综合执法智能AR支持系统可以快速调取后台数据,准确查询和识别危险货物信息,同时实现语音控制录像、拍照、数据传输等功能。不仅解放了海巡执法人员的双手,还可以将查验画面同步传输给报关员,货主“零跑腿”“零接触”便可实时参与开箱查验过程,通过科技创新确保安全监管和疫情防控同步进行,彰显“双区”建设中的海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