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出行行业再次迎来融资好消息。中国商报记者获悉,哈啰出行正接近完成新一轮融资,估值高于此前。与其他平台不同,哈啰出行的业务边界已经逐步扩展至两轮换电模式和两轮电动车的生产销售,这会是其获得资本青睐的原因吗?事实上,如今资本市场对于共享出行行业的投入从蜂拥而至到归于理性,随着曹操出行、哈啰出行获得融资,共享出行行业或迎来新的“春天”。
新一轮融资或在路上
一位接近投资机构的知情人士向中国商报记者透露,哈啰出行正接近完成新一轮融资,估值高于此前。
关于估值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的问题,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考虑到阿里系的资源以及竞争对手滴滴出行的困境,哈啰出行估值上升的说法是比较合理的。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则认为,是否降低估值与上市与否关联不大,主要与市场对其预期有关。
早在今年4月24日,哈啰出行就曾提交招股申请书,拟在纳斯达克申请上市。然而三个月后,该公司撤回申请,并表示后续将根据国家监管要求和资本市场环境,适时推进IPO事宜。
公开信息显示,哈啰出行背后的投资方集结了蚂蚁集团、GGV、成为资本、复星集团、春华资本以及大湾区基金等知名财务投资机构。除蚂蚁集团重仓持股外,今年3月,宁德时代首次入股哈啰出行。截至目前,哈啰出行在去年年中和今年3月获得两笔融资,融资金额分别为2.35亿美元和2.4亿美元。
搅动电动车新江湖
近年来,哈啰出行从共享单车“大战”中突围后不断拓展出行边界,由共享单车业务起步,逐渐进化为包括两轮出行、四轮出行、酒旅以及到店服务等多元化的出行及生活服务平台,形成哈啰顺风车、哈啰打车、哈啰电动车以及小哈换电四大新业务。
在科技巨头纷纷加入“造车”大战之时,哈啰出行则选择了另一条路——造电动车。哈啰电动车已在年内推出三款新车,并在今年7月宣布投建满产年产值达300万辆的“两轮电动车超级工厂”。中国商报记者发现,目前用户可以在哈啰出行App和哈啰电动车线下零售网点,购买到“哈啰”“棒途”等品牌的电单车,价格在1000-5000元人民币不等。根据招股书,截至今年3月31日,哈啰电动车在100个城市拥有1400家加盟店。
除了卖车,哈啰出行也推出了小哈换电业务。2019年6月,哈啰出行联合蚂蚁金服、宁德时代首期出资10亿元成立合资公司,推出定位两轮电动车基础能源网络的换电服务,即小哈换电。今年小哈换电业务完成了数亿元的融资,大湾区基金、磐谷资本、慕华资本等参投。据悉,小哈换电最初重点发展B端用户,例如为外卖骑手提供备用电池,并逐步面向C端开放。有接近哈啰出行的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这将是公司的业务重点之一,公司在北京市也将开展为外卖骑手换电的服务。
从造电动车到换电,与其他共享出行品牌相比,哈啰出行似乎“不走寻常路”。自2019年4月电动车新国标落地实施以来,两轮电动车行业进入了铅酸电池被锂电池取代的转换期,以换代充的模式逐步得到推广。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表示,小哈换电可以从对于换电需求集中度高的领域发力,前景很好。但目前市场上的换电标准不统一、换电车型较少等问题也制约着换电模式的发展,换电模式的盈利能力仍堪忧。
融资背后更需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哈啰出行也是继曹操出行宣布完成B轮融资后第二个获得资本市场青睐的出行领域玩家。9月6日晚,曹操出行刚刚宣布完成B轮融资,金额达38亿元。
相比之下,两家企业背后均有大股东背书,曹操出行背靠车企吉利集团,而哈啰出行则依靠阿里系资源开拓市场和场景。从业务模式上来看,两家企业的业务布局也都涉及换电模式,哈啰出行主要研究电动车换电模式,曹操出行则将新能源、换电等硬件技术与大数据、车联网等软件技术结合。
实际上,随着共享出行资本市场回归理性,资本对共享出行行业无理性投入时代已经结束,近年共享出行的融资金额和融资次数都在逐步下降。据艾媒数据中心统计,去年国内共享出行投融资事件次数仅20件项,而在2017年这一数字则高达116。
由此可见,资本市场对于共享出行行业的投入从蜂拥而至到归于理性。如今最重要的是促进共享出行行业网络化、标准化、规范化,引导共享出行行业健康发展。9月1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约谈11家网约车平台,强调要强化公平竞争意识,尊重市场规则,不得利用资本恶性竞争、无序扩张,不得排除和限制竞争。据媒体统计,今年以来交通监管部门已经四次约谈有关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