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天弹性休假怎么休?如何落实?〡问2020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旅游业受到冲击。为帮助旅游行业摆脱困境,近日,湖北省咸宁市发出通知,试行周末2.5天弹性休假模式。记者梳理发现,此前已有江西、浙江、河北、重庆、甘肃、辽宁、安徽、陕西,贵州、福建、江苏等10余个省市推出类似举措。
弹性休假怎么休?如何落实?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针对弹性休假提出相关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虹
将2.5天弹性作息政策与现有休假规定相衔接
朱虹认为,出台2.5天弹性作息政策,目的就是引导公众周末外出旅游度假,增加外出旅游人次,提升旅游收入,延长旅游时间与消费链条,“这是推动疫情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旅游消费、全面复苏文旅行业。”朱虹说,2016年,江西上饶、吉安等地曾试行2.5天弹性作息,对当地的旅游、消费等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如何把2.5天弹性作息落到实处?朱虹建议,要提高政策的操作性和针对性。应将2.5天弹性作息政策与现有的请假制度、公休制度等规定相衔接,既要确保出游安排的干部职工能及时享受到政策红利,又要避免政策执行简单化,将鼓励周末外出旅游变相为周五下午居家休息。
同时,要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示范作用。特别是单位负责人要带头落实,主动在周末外出旅游度假,为促进旅游行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
弹性休假可改成更加灵活的“一三制”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乔旭带着关于弹性休假的提案上会。他建议,在全年周休日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将周休假“二二制”改成“一三制”,即周末休息一天和三天交替进行,地方、单位、个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大小周末构成方式,这样既可以保障公共休假制度的刚性约束,又呈现出每周都有百姓度“三天小长假”的局面,更好满足大众个性化需求。“与2.5天弹性作息政策相比,‘一三制’的弹性作息模式更加灵活,企业具有更多的自主性,可以调配员工的休假时间。”
为了让弹性休假得到落实,乔旭建议,可以从国家层面发布“一三制”弹性周休假的原则性规定,并预先试点运行。同时,充分发挥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优势,协同各相关部门修订配套的假期政策,形成各政府层级的协调联动机制,然后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出台具体规定。乔旭强调,要加强科学管理,建立职工轮岗、周休假规划报备等制度。同时,提升景区管理水平,完善交通、安全等假期社会管理工作;健全权益保障机制,发挥劳动监察部门、工会对休假权益的保障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
中小学放春秋假带动家长带薪休假的落实
王煜认为,通过放假来鼓励消费、刺激消费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不过他认为,2.5天弹性作息实施起来涉及的行业、产业比较多,在全国全面推广的难度比较大。
王煜建议,可以给中小学生放春秋假,家长们根据孩子的假期来安排带薪休假,这样可以更加灵活地带动、促进消费。“每个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气候条件,错时为中小学生放春假和秋假。只有学生们放假了,家长才可能更好地利用自己的带薪年休假。”
王煜分析说,通过春假、秋假的方式,避免了旅客在黄金周、寒暑假期间出行,面临景区人满为患,价格居高不下的场景。同时,春天和秋天也更适合大家出游,成本也相对较低,更有利于促进消费,是更好的休假方式。
实行弹性休假将带来哪些好处?
乔旭表示,相关研究发现,周休假单位时间每提高10%,国内旅游消费可提升约2.3%,刺激效果明显。所以,实行弹性周休假制度将对拉动消费带来溢出效应,有利于旅游、文化、体育、健康、教育培训等产业的发展。
此外,他认为,把高度集中的黄金周变为每周(对个人为每两周)都有小长假的常态,能避免长假人满为患、平时冷清的忙闲不均现象,提升旅游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弹性周休假引导人们错峰出行,拉低交通波峰波谷落差,有利于缓解交通与安全压力,提升公共产品质量。
同时,弹性休假可以为在外工作的子女回家探亲提供便利,为家庭活动提供更丰富的时间和形式选择。
背景:十余省市推出2.5天弹性休假
当前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多省市出台2.5天弹性休假模式,目的之一是促进旅游业恢复,促进消费。比如咸宁市在《关于开展“咸宁人游咸宁”活动的通知》中提出,刺激广大居民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健康出游,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帮助该市旅游行业摆脱困境,逐步恢复旅游市场信心。
3月19日,江西省发布了《关于打好“组合拳”提振旅游消费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着力营造良好旅游消费环境,引导广大游客健康放心出游,加快振兴疫后旅游消费”。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多地提出2.5天弹性休假模式并非首次。2015年8月4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弹性作息,即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各地也曾出台过相关文件鼓励各企事业单位推行2.5天的休假政策。
不过,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各地关于弹性休假的政策均为鼓励性文件,并非强制措施。因此以2.5天为代表的弹性休假政策是否能够真正落实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