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记者近期走访了解到,全国各地在推进厕所革命,不少地区村民实现了足不出户就能“方便”的心愿。然而,也有一些地方急于求成、缺少调查、强行推进,导致一些农户的马桶竟成了“摆设”,中看不中用。
网民指出,“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农村改厕看似小事,却是农民所盼、农村所需的生活大事,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一步。相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农村改厕的重要性,因地制宜规划、设计、施工,把厕所建设好、管理好。“为改而改”“一改了之”等问题亟待解决。
网民“郭果果”表示,部分农村改厕花了钱,费了劲,最后还造成了如厕的不便。这实际是一些地方和驻村干部单纯追求短期内立竿见影的结果,暴露了为完成任务消极应对的形式主义。
网民“徐建中”认为,农村改厕存在地理差异、材料配置不同、居民认识各异等诸多原因,绝不意味着只要把蹲便器安装到村里,任务就完成了。杜绝这类“尬厕”,需要管理部门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应用改厕技术,更需要加强监管,对以应付检查为导向的认识和做法坚决予以纠正。
网民“玲说”指出,改厕要完善配套设施,确保使用效果。对室内不具备改厕条件的农户,应在条件具备、技术成熟后实施,不能为完成数量而牺牲质量。同时,应鼓励群众参与到改厕中来,调动村民的智慧,让农村改厕更接地气。
此外,网民“金亮”表示,绝不能将农村改厕看作短期就能完成的任务,要坚持建管结合,既抓好当前的工程建设,也要构建长效机制,做好后期的使用维护,避免辛辛苦苦建起来的设施“晒太阳”“没人管”。要建立完善管护运行机制,明确农村公共厕所和旅游厕所管护标准,以及农村户厕维修与粪污收集转运处理责任主体,做到有制度管护、有资金维护、有人员看护,形成规范化运行维护机制。
标签: 农村改厕